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章 电力工业
第二章 电力工业 1927年,商人徐景峰投资大洋4万元建起景增源电灯厂。有75千瓦汽轮机附带31 千瓦发电设备,是为佳木斯发展电力工业之始。1929年增设德制50、60千瓦发电机组各 1台。随之德祥东火磨和同瑞昌火磨亦相继自办发电。1933年,日伪当局建立一座小型发电所,容量为 320千瓦。同时设...
第一节 发电
第一节 发电 发电企业 佳木斯发电业从30年代兴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年的改造扩建,使装机容量达到近7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近40亿千瓦时,形成一定的规模。 佳木斯发电厂 1938年由伪满洲国电业株式会社兴建,佳木斯支店经营,时称佳木斯发电所。于1941年12月投产,共装机3台,发电机组总容量...
第二节 供电
第二节 供电 送 电 电力供应初期多为照明之用,机组容量小,电压等级低,供电半径小,无力构成电力网。1935年架设佳木斯至兴山(鹤岗)22千伏输电线路,开始有小型电力系统。1943年,小型电网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电网建设发展迅速。40年来,建设较大项目有66千伏佳双线和佳鹤回线及110千伏...
第三节 用电
第三节 用电 工业用电 民国时期,工业动力容量 220千瓦,多为粮油加工业所用。伪满洲国时期达到7 255千瓦,动力用户94家,行业扩展到木材加工、机械加工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用电以金属加工、纺织、食品工业为多。后来随着化学、建材、造纸等行业逐步形成,用电量超过其它行业。其中大宗用户有铝厂...
第四节 电费收入
第四节 电费收入 电 价 早期无统一收费标准,由供电单位根据各自情况收取。1928年(民国17年),佳木斯电价每月标准:16瓦哈洋(下同)1.4元,25瓦2元,32瓦2.5元,50瓦3.5元。1931年平均每盏涨价0.5元。伪满时期,生活用灯月收费标准:10瓦伪满国币(下同)1元,20瓦1.4元,...
第五节 管理服务
第五节 管理服务 佳木斯电业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到1989年末共占地67.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7 827千瓦,固定资产原值3.66亿元,职工总数2 620人。当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 033万元,销售收入 2.2亿元,利税总额2 236万元。现为佳木斯国有大型骨干...
第三章 机械工业
第三章 机械工业 清宣统年间,佳木斯已有简单的手工金属加工作坊,主要行业是金银首饰、铜锡、薄铁加工等。民国 5年(1916年),路家炉开始制做锄、镰、镐等一般农具,成为第一家专事铁加工的业户。30年代初发展到13户,其中福聚兴使用电机吹风代替人工拉风箱,提高熔铁能力,生产技术有一定程度进步。 日...
第一节 农业机械
第一节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1989年,市区计有企业 20户,职工7 500人,产值1.4亿元。主要产品有: 联合收割 机生产厂家为国营大型企业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该厂建于1946年,始称合江工业,1950年改称佳木斯农业机械厂。早期产品为综合铲趟机、十行播种机、镇...
第二节 电工机械
第二节 电工机械 1951年以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至1989年,市区共有大小工厂23户,职工8 100余人,年产值2.1亿元,其中出口产值1 600万元,固定资产 1.1亿元,利税总额0.2亿元。主要产品有: 防爆电机 生产厂家为国营大型企业佳木斯电机厂。1950年,东北电工六...
第三节 矿山机械
第三节 矿山机械 主要生产厂家为佳木斯煤矿机械厂,建成于1958年。前期生产各类绞车、矿车轮、水泵及各种矿山机械配件。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重点转向修配,以承担准轨车辆和大型矿山机件的大中修任务为主。1965年后开始生产大链大模齿轮、轻轨道岔、金属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1966年总产量为4 665吨,总产...
第四节 工业设备
第四节 工业设备 自60年代起,陆续建立起工业设备制造工业。经过多次调整,至80年代中期,企业和产品结构基本稳定。1989年,市区共有锅炉、金属加工及专业设备制造企业15户,职工 0.8万人。具有年产锅炉 100台、风机3 000台、锻压机械和其它专用加工机械各1 000台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达...
第五节 交通机械
第五节 交通机械 汽车修理 50—60年代,佳木斯兴建两家国营汽车修配企业,成为三江地区修理中心。80年代以后,汽车数量猛增,集体和个体汽车修理行业迅速发展。至1989年末共达 196户,从业人员2 346人,年总产值970万元。 佳木斯交通工业总厂 建于1956年。经过对技术、设备的充实加强,...
第四章 纺织工业
第四章 纺织工业 1937年,佳木斯始有手工染坊,民间有少量居民纺纱织布,自产自用。1941年,染织作坊增至24户,其中日籍10户,仍为手工生产,设备简陋。日伪统治后期,经济统制加剧,皆先后倒闭。 东北解放后,小型纺织业户纷纷兴起。1947年从事打棉、纺线、麻绳、织袜等业户一度达到120家。同年...
第一节 棉纺织
第一节 棉纺织 1989年,市区共有棉纺织企业9家。主要企业有: 佳木斯纺织印染厂 为佳木斯市大型骨干企业。1947年由辽宁省瓦房店迁入。初称东北第二纺织厂,1949年改称佳木斯纺织厂。纺织厂建厂以来,发展迅速。至1957年,企业规模为纱锭63 812枚、布机642台、职工6 381人,厂房面积...
第二节 麻纺织
第二节 麻纺织 麻纺织企业仅有佳木斯亚麻纺织印染联合公司,建于1986年。是与法国公司合资开办的中型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由罗马尼亚、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引进。利用三江平原盛产的亚麻,生产亚麻纱、亚麻布。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1989年,公司占地41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43 543平方...
«
1
2
...
9239
9240
9241
9242
9243
9244
924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