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服装
第十七章 服装皮革业第一节 服装 民国初年,佳木斯仅有三、四家成衣铺。1931年增至 23户,从业人员164人,多为服装裁剪加工,有少量制成品出售。1932年后最多时达到 110家,其中有日本人开办的三江服装厂、森田服装店等15家。中国人开办的有泰罗纱、永丰祥、柳永和洋服店等95家,以夫妻店居多。...
第二节 鞋帽
第二节 鞋帽 皮 鞋 民国初年,镇内始有个体鞋铺。伪满时期制鞋作坊增至10家。福顺泰、福增庆、公利源、义兴东 4大商店均附设制鞋部。1945年解放后,制鞋业发展迅速,公营企业有合江军区、合江省政府财政厅、佳木斯企业公司开办的 3家鞋厂,产品供军需民用。1948年,个体制鞋厂增至31家。1954年经...
第三节 制革毛皮
第三节 制革毛皮 制 革 1925年,佳木斯有手工业皮铺2户,从业人员8人。1931年增加玉江、鸿记、袁家皮铺等20户。1941年后,由于日伪政权对皮张实行统制,各皮铺纷纷倒闭。1945年解放后,皮革业又重新恢复发展。至1949年皮革业计有个体业者13户。1956年手工业合作化时期,由 6家个体户...
第十八章 其它工业
第十八章 其它工业 清末以来,佳木斯镇与民众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手工业逐渐出现,其中有木器、铁器、服装、皮革、鞋帽、工艺品、修理等店铺66户。东北沦陷时期,手工业受到严格限制,某些产品与工艺失传,至1945年,大部分手工业作坊被迫停业。 东北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扶植手工业发展生产,至1950年,...
第一节 文教体育用品
第一节 文教体育用品 自50年代末,开始兴办生产文教体育用品企业。多年来,几经起伏,至1989年有生产企业3家,职工132人。拥有固定资产65万元,设备69台(套),产值118万元,利税15万元。 文 具 1958年,市第一中学以勤工俭学形式创办文具厂,生产墨水、墨汁、浆糊、胶水、黑板涂料等。建...
第二节 工艺美术品
第二节 工艺美术品 佳木斯工艺美术品生产,是随着城市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1989年共有小型企业 7家,职工886人,总产值693万元,实现利税55万元。 刺 绣 20世纪初,随着内地人口迁入,传进南方手工刺绣技艺。30年代起,佳木斯始有家庭绣品出售。1956年12名家庭绣工加入工艺美术生产合作...
第三节 包装品
第三节 包装品 解放前,佳木斯仅能制作柳条筐、木箱等简陋包装物,均属手工生产,品种产量有限。新中国成立后,包装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一五”期间,建成大型包装用纸生产企业佳木斯造纸厂,60年代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兴起和轻工业的发展,木制、纸制、铁制、塑料等包装品的生产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
第四节 修理服务
第四节 修理服务 民国年间,佳木斯铁木作坊兼修理服务。30年代后修鞋、修理钟表、自行车与日用五金制品的个体经营者日益增多。解放后服务修理业更为兴旺,仅修鞋铺即近百家,钟表、自行车修理铺约50家,日用金属修理铺20余家。1956年合作化期间,将修理业组成文教医疗用品、刻字钟表、修配自行车、修鞋4个合...
第十编 交通运输
第十编 交通运输 清末民初,佳木斯交通运输尚处于自然状态。通往各地道路皆为土路,对外交通夏季靠松花江水路,冬季则赖雪橇爬犁,辅以畜力车。交通极为闭塞。20年代开始出现公路、铁路运输,30年代出现航空运输。但在日伪统治时期,重要交通设施及主要运输工具均为日本侵略势力所控制,为其进行经济掠夺服务。19...
第一章 铁路
第一章 铁路 1927年,鹤岗至莲江口运煤铁路建成通车。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三江平原及小兴安岭地区农林矿产资源,巩固其殖民统治,相继修筑牡丹江至佳木斯、绥化至佳木斯、南岔至乌云、伊春至翠峦、佳木斯至富安 5条铁路。其中牡佳、绥佳铁路建成时间早,里程长,运量较大。佳木斯站位于两线交汇处,每...
第一节 线路
第一节 线路 1926年,鹤岗煤矿有限公司修筑兴山至莲江口运煤铁路。线路设计标准低,全线铺用中东铁路拆装后廉价售出的杂型钢轨。道枕、道床及沿线桥涵破旧简易,线路承载力低。伪满洲国时期,线路设计均为单线,钢轨类型为40型或32型;轨距1 435毫米;路基宽5米,砂石或混砂道床;电气联锁箱联锁。除牡佳...
第二节 车站
第二节 车站 鹤岗铁路建成后,沿线设鹤岗、峻德、鹤立 3个车站。30年代以后,线路增加,相应增设车站43个。其中绥佳线20个,牡佳线、南乌线各10个,翠峦线2个,佳木斯码头线1个。后在已有线路上又增辟车站 8个。至1945年,计有车站51个。其中除佳木斯、鹤岗、南岔、汤原及桦南站略具规模外,其余各...
第三节 货物运输
第三节 货物运输 货运量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大量掠夺抢运境内煤炭、木材、粮食及农副产品,铁路运输繁忙。1937年 7月,图佳线全线通车,鹤岗铁路运出煤炭在莲江口装船运至佳木斯埠头后,转装火车通过图佳铁路外运。满洲铁路株式会社(称“满铁”)在莲江口至佳木斯码头间专设运煤船,最多时达718艘。煤炭运...
第四节 旅客运输
第四节 旅客运输 1928年1月,鹤岗铁路开行鹤岗至莲江口间客货混合列车1对,每日定时往返一次。因里程短,旅客有限,运营亏损。30年代以后,牡佳、绥佳铁路开通,客运量大幅度上升。仅佳木斯站1937—1941年即发送旅客 159.4万人。鹤岗线与绥佳线交轨后,客运量进一步增长,1939—1942年共...
第五节 机车车辆
第五节 机车车辆 机车配属 鹤岗铁路初建时,配置 9台由中东铁路购进的宽轨旧机车。沦陷时期,随着牡佳、绥佳、南乌铁路的兴建,机车数量与种类均有相应变化。1936年,佳木斯设机关区 (机务段),配属机车4台,担当佳木斯至林口间 2对临时客货车交路,乘务员到勃利换班,机车至林口折返。1937年牡佳线正...
«
1
2
...
9244
9245
9246
9247
9248
9249
925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