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土改时期的剿匪战斗
第四节 土改时期的剿匪战斗 一、击退“曹团”股匪 1945年12月31日拂晓,股匪500余人,自称国民党东北挺进支队(又称曹团),在头目曹某率领下。分两路串入县城,包围了县政府大院。时值我县大队一、二连正在泰安县(今依安县)剿匪,县里仅有三连250名战士。县长丁子勋、公安局长李涤心和连长张璞,沉...
第一节 文化事业
第七篇 文化第一章 文化第一节 文化事业 克东县文化事业,在中华民国初期,民间仅有一些自发性的文化活动。少数人于劳动之余吹奏笛箫、拉拉二胡。每逢旧历正月,群众自动组织起来扭秧歌、踩高跷、说评书、唱蹦子(即二人转)等。 克东设治后,设教育局兼管文化。镇内东南街曾有私人开设的一处戏园“畅乐舞台”,因...
第二节 文化艺术活动
第二节 文化艺术活动 一、戏剧 解放战争时期,县内没有专业戏剧团体,但业余剧团十分活跃。当时有教联、贸易公司、利民铁木厂和县政府业余剧团。1947年和1948年,配合土改、解放战争和大生产运动,先后演出了《白毛女》、《血泪仇》、《为谁打天下》、《钢铁战士》、《小二黑结婚》、《小女婿》、《兄妹开荒...
第三节 文物
第三节 文物 一、碑铭 (一)革命烈士纪念塔克东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于1953年3月落成,坐落在县城东北隅运动场北侧。塔身用水泥磨石修筑,塔身高10米,顶端为红五角星。正面上半部顺书《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中下部铭刻着当时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王钧撰写的碑文。 革命烈士纪念塔 碑文 ...
第四节 名胜古迹
第四节 名胜古迹 一、二克山 位于县城东北3里许,海拔400公尺,双峰对峙,顶峰南北走向,呈马蹄形,山坳略平,北为山口。阳面杂草丛生,背阴林木繁茂。距大山西北2里,有一小山独卧,遥望双峰一丘,宛如双亲携子,凸峰沃野,颇为壮观。 二克山全景 佟太山 摄 中华民国8年(1919年)3月,外地游道...
第一节 报纸刊物
第二章 报刊广播电视第一节 报纸刊物 一、《克东工作通讯》 建国后,于1956年中共克东县委为指导农村工作,进行农村政策研究,创办了《克东工作通讯》,是不定期出刊的内部发行刊物,后于1957年“反右”中停办。 二、《克东日报》 中共克东县委于1958年6月21日作出创办县委机关报《克东报》的...
第二节 有线广播
第二节 有线广播 一、机构人员 1949年在县文化馆设立收音站,收抄记录新闻。1954年8月开始转播上级台节目。 1956年3月正式建立县广播站(地址在文化馆后院),编制5人(其中1名副站长),开始自办节目。1958年5月编制增加到10人,地址迁到十字街北路西二节小楼,先后与《克东日报》、《嫩...
第三节 电视
第三节 电视 一、电视调频转播台 设在县城东门外和二克山上的电视调频转播台(又称)八○七台),是省内主要电视微波转播台之一,受省广播电视厅和县政府的双重领导。1976年动工兴建在二克山南山顶峰200平方卷的机器房,26米离的电视塔,安装10千瓦调频发射机;在东门外修建360平方米的办公室以及其他...
章下序
第三章 教育章下序 克东建县较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事业更为落后。在中华民国时期,全县仅有6处公立小学,入学儿童寥寥无几。伪满洲国时期,教育事业虽有所发展,但推行的是奴化教育,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教育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
第一节 各类教育
第一节 各类教育 一、私塾 私塾始于民国年间,民国20年(1931年)全县有五、六十处私塾,每处学生不多,一般10~20名不等。这年7月,克东设治局成立了“检定塾师委员会”,制定了简章,对全县塾师进行考核鉴定。凡经考核鉴定不合格者,概不准在境内设塾教读。到伪满康德4年(1937年)有的私塾被取缔...
第二节 师资
第二节 师资 一、教师队伍 1945年克东县解放以后,在接管伪满洲国时期所办的公立小学的同时,任用了一部分原有教师,招聘了部分知识分子,吸收了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进步的青年参加了教育工作。到1949年全县共有教师247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先后选用了一批文化较高的...
第三节 教育管理
第三节 教育管理 一、行政管理机构 国民20年(1931年)克东设治局内设教育局掌管治内文化教育诸方面工作。 伪满洲国时期,在县公署内务局设有教育股,掌管学校和社会教育、教职员的任免进退、惩戒赏罚及待遇等。 解放初,在民政科设1人主管教育,194G年5月正式成立教育科,兼管文化。工作人员4人...
第一节 科技组织
第四章 科技第一节 科技组织 一、管理机构 (一)科学技术委员会1959年9月,县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制为5人,它既是县政府管理和协调本县科学技术工作的部门,又是县委领导科技工作的办事机构。“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度撤销。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设立科技科。1973年,县委、县革委机构分设后,撤...
第二节 科技活动
第二节 科技活动 一、科普宣传 50年代,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县科协利用广播、讲座、讲演、参观、现场会等形式,开展了科普教育工作,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土法上马、土洋结合”,“树立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等口号鼓舞下,掀起了人人学科学、全民办科学群众性的技术革命热潮,取得了一...
第三节 科技成果
第三节 科技成果 自1964年以来,全县共取得县级鉴定或奖励以上的科技成果计31项,其中农业7项,林业5项,畜牧业4项,农机3项,工业7项,其他5项。获县级科技成果奖10项,获地市级科技成果奖8项,获省级科技成果奖1项。这些科技成果,对促进本县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附:科技成果表(...
«
1
2
...
9393
9394
9395
9396
9397
9398
939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