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七节 成人教育
第七节 成人教育 民国18年(1929年),由县长崔福坤倡导成立县通俗教育社(后改为民众教育馆),专司社会教育,设置书报和留声机,供来馆人员阅读和收听。其费用从学校教育经费中支付。伪满时期曾沿用民众教育馆,伪康德4年(1937年)停办。伪康德6年(1939年),在县城、拉哈、通南等地学校内附...
第一节 教学改革
第二章 教育管理第一节 教学改革 解放前,学堂、私塾均采取先生讲、学生听的机械呆板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行打嘴巴、打手板、罚站等体罚形式以督促学习。1948年学习老解放区教育经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废除打骂学生和体罚形式,施行“人民的、...
第二节 体制改革
第二节 体制改革 1984年7月,讷河县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县。1985年,县政府制定了县教育体制改革方案,全面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负责。确定县教师进修学校、讷河一中等14个学校由县办县管;乡镇初中、农业中学、中心小学、及乡镇办幼儿园由乡镇...
第三节 考试制度
第三节 考试制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境内建学堂后,始实行新的考试制度,分为学年、毕业、升学考试3种。学年考试由教师命题,学生答卷。判卷以甲、乙、丙、丁标示学生成绩,甲为优秀,乙为良好,丙为及格,丁为不及格。及格者发给毕业文凭,不及格者留校重读或发给肄业文凭。升学考试由上级学校命题、监...
第四节 人才输送
第四节 人才输送 民国以前,县内学校大多数为初级小学。一般平民只能供孩子识庄稼字,无力让子女深造。一些达官贵胄子弟多求学于外地,毕业后出仕他乡。个别返籍的则成为县内各界名流,趋炎附势者多,有所作为者少。伪满时期只有男女国民高等学校各1所,学生300余人。除日语外,其他学科知识浅薄,且无升学任...
第五节 教育经费
第五节 教育经费 清代县内私塾经费由学东承担,学生分春秋两季缴纳束修金(钱或粮),其数额按学生家庭贫富而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境内设官办学堂,其经费来源以垧捐为主,每垧岁征学费江钱二、三、四百文不等。还有粮捐、车捐,由各地酌情筹划,以补教育经费之不足。城镇商号、乡村士绅亦量力捐款、捐...
第六节 勤工俭学
第六节 勤工俭学 自1958年起各学校普遍开展勤工俭学。学校办工厂、农场,学生一面读书,一面劳动。全县办起木工、编织、纸盒等小工厂8个,农场201处,拥有耕地17000亩。饲养大牲畜189头。大车53台。勤工俭学纯收益25万元。年末多数工厂因设备简陋,无资金而“下马”,勤工俭学收入被“平调”...
第一节 教师地位
第三章 教师队伍第一节 教师地位 清代、民国时期,在私塾执教的塾师颇受学生家长和乡里的尊重,被称为先生。每逢红白喜事、宰杀年猪,皆请塾师为座上客。但因塾师靠教书吃饭,受聘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得不对学东(多由财主或士绅担任)毕恭毕...
第二节 教师待遇
第二节 教师待遇 清代,县内私塾塾师靠学东捐赠和学生缴纳束修金维持生活。生活困难多由乡里接济柴米,得以勉强糊口。官立学堂教员实行月薪,初时每人每月薪水银15至20两,以后逐渐减少。民国时期,官立学校校长月薪35元,高级级任教员32元,初级级任教员30元,乡村初级小学教员月薪25元。伪满时期,...
第三节 教师进修
第三节 教师进修 1948年,县人民政府在各区中心小学建立辅导站。教师定期集中到辅导站,通过集体备课、互帮互学解决教学实际困难。每至寒暑假,全县教师集中到县城,开展教学研究,进行业务训练,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1950年,县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小学教师要达到初师和中师毕业程度;中学教师所教学科...
第十八篇 科技
第十八篇 科技 民国17年(1928年),创办农林试验场,为境内官方倡办较早的科技事业。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设置农事试验场更生圃、采种圃,引进和繁殖农作物和牲畜良种,开展气象观测,所获成果全部供给日本开拓团和自警村,扩展其侵略实力。伪康德8年(1941年)后,伪县公署、协和会大肆宣扬“神道”...
第一节 科普工作
第一章 科技活动第一节 科普工作 1957年9月,成立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讷河县分会,有会员96人。设农学、医学、理工3个学会。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印发科普宣传材料、放映科教影片,并在讷河、拉哈两镇设置科普画廊,开始普及科学知识。1959年,县科普协会改为县科学技术协会,县直机关和各公社相...
第二节 科技交流
第二节 科技交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冀、辽一带的农民来讷河开发土地,并;带来了先进农具和农作物良种,遂形成挑选和串换良种之风。民国时期,曾在官署、学校、监所等小范围开展过卫生防疫活动。民国17年(1928年),在县城南公园创办农林试验场,栽植果树,研究果树栽培技术(后被日本侵略者...
第三节 防震测报
第三节 防震测报 1976年8月,县成立地震办公室,负责全县地震测报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在讷河一中、拉哈一中和讷南、通南、老莱、太和、龙河、友好、清和等公社中学和茂山、宽余两个林场学校建立微观测报点11处。县地震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讷河一中和拉哈一中两个观测点指导建观测空、安装仪器、传授观测技术...
第四节 科技队伍
第四节 科技队伍 1949年,农、林、畜、医等方面的科技队伍开始形成。1957年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科技队伍在从事科研和工具改革中发展到1000余人。1958年以来,开展“红与专”的大辩论,批判“单纯技术观点”,一些科技人员因此受到错误地批判或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0年后,贯彻“百花齐放,百...
«
1
2
...
12167
12168
12169
12170
12171
12172
1217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