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三章 人口控制第一节 机构队伍 1963年 5月27日,成立望奎县计划生育委员会。下设“计划生育办公室”,在县人委办公室领导下,具体抓计划生育工作。 1965年至1971年,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撤销。1971年10月 3日,根据国务院[1971]第51号文件精神,重新恢复计划生育办公室机构,办...
第二节 人口政策
第二节 人口政策 1963年国家提倡晚婚,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口发展政策后,县人民委员会做出规定:凡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实行晚婚和做节育、绝育手术的职工,给予休假和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的待遇。 1974年,根据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等 5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联合通知,县革命委员会规定“...
第三节 节制生育
第三节 节制生育 一、生育 1985年,全县有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9.79万人,生育子女5 393人。 育龄妇女按年龄分组的状况是:20—29岁育龄妇女为4.07万人,生育子女 3 321人,占全部育龄妇女的41.6%。育龄妇女生育高峰为24岁,有4 254人,生育子女 1 184人,一...
第一节 婚姻
第四章 婚姻家庭第一节 婚姻 婚姻法中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制度”。新法颁行后,“六五”期间望奎婚姻状况:离婚率低、丧偶率低,婚姻关系稳定,但早婚以及买卖婚姻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出现。在15岁以上的29.97万人中,有配偶人数为20.35万人,占67.89%。丧偶人数为1....
第二节 家庭
第二节 家庭 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总户数为98 675户,每户平均人口是4.83人。与1953年比,户平均人口减少0.52人;与1964年比,户平均人口减少0.83人。 1985年全县总户数发展为10.03万户,户平均人口为4.74人,比1982年减少0.09人。 家庭状况随着人口增长而...
篇下序
第四篇 农业篇下序 望奎是黑龙江省一个重点产粮县。解放前,由于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灾害频仍,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大量土地为地主所占有,以出租土地、收耪青户、雇佣长工等三种形式剥削农民。清末,呼兰河、通肯河流域进行开发,垦殖土地随着买卖兼并,田赋增重,加之战乱,田地多...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一、土地占有 清时,望奎区域土地占有形式为官田、旗田、民田 3种。官田是清王朝直接占有,旗田是旗人所占有,民田乃汉人所占有的土地。辛亥革命以后土地占有发生了新变化。 土地占有构成是:公田和民田两种形式。民国6年(1917)统计,全县耕地总面积14.2...
第二节 土地改革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46年春,中共望奎县工委领导全县农民开展清算斗争,平分土地,实行土地改革。最初发动的是反贪污、清算运动。在农村30多个井子,发动起农民清算伪区长粮谷出荷及配给吞搂的粮、钱、物,以及抓劳工的血泪帐;在城市进行减房租斗争。随着减租减息(2月20日县政府发布土地减租25%的训令)...
第三节 互助合作
第三节 互助合作 一、互助组 绵延数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把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的大量土地、牲畜、农具转到农民手里,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翻身后的农民怀着喜悦的心情,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的原则,成立了各种生产互助组。互助合作形式:一种是换工组,甲、大换工,每组有土地30~50公顷,...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 一、高级社 为了完成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将个人土地、耕畜、大农具转为全社所有,取消上地分红,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在办初级社过程中,县、区对厢白区正白前二村,宋宝清领导的黎明初级社进行培植,成为全县初级社的先进典型。并于1955年10月13日县委批准该社转为高级...
第五节 体制改革
第五节 体制改革 农村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了乡村政权组织。调整了产业结构,实行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使农村经济进入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 一、联产承包到组、到劳(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总结了过去农业走过的曲折道路及经验教训。首先...
第一节 开发
第二章 土地开发与利用第一节 开发 土地开发之初,乃“旗领民垦”,膏腴之地争领不迭,硗薄之田弃之不耕,后改“旗民兼星”。 据民国 8年(1919)《望奎县志》载“垦务缘起:望奎系海伦之南部,原放荒亦名为通肯段,俗名稣拉荒。又以划井出放,名日:井子荒。本系前清封禁之围场,历经将军奏放,未准。延...
第二节 利用
第二节 利用 1897年,清政府准放通肯段荒,草莽荆棘的荒原渐次开发成良田。望奎的封建经济亦由此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发中,视其土地优劣而决定取舍。头年放荒火烧野草,次年春犁耕成0.77尺垄形。第一年称头荒,二年称二荒,三年后成为熟地。据望拿旧志载,1917年,开发土地198 230公顷,其中:原...
第三节 管理
第三节 管理 望奎县的土地管理大体经历了,解禁、出放、清丈、收归国有的几个重大变革时期。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望奎地域解禁,由招垦局勘丈出放,旗民领荒、拓垦,垦户有犁一具准许领地4方,照章收荒价费。民国 6年(1917),土地管理垦户领荒第6年升科纳租,由设治局经征处按统一地价,垧征大...
章下序
第三章 种植业章下序 望奎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的作物有14种。其中:传统优势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麻籽、马铃薯、向日葵和甜菜。近年又扩种了水稻、亚麻和烤烟。
«
1
2
...
13734
13735
13736
13737
13738
13739
1374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