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作物
第一节 作物 一、布局 境内农作物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清末、民国时期,土地初垦,适宜种植大宗荞麦、大麦、糜子、谷子、高粱、大豆,耕作粗放而产量较丰。伪满时期,农作物以小麦、大豆、谷子、小豆、小麻籽、马铃薯为大宗,玉米、高粱、糜子、稗子和粳子次之。马铃薯垧产(10...
第二节 耕作
第二节 耕作 解放的耕作制以畜力为动力,以犁、耲为主要生产工具,扣、耲相间的垄作耕作法。耕作基本是3年一扣、二耲,3 年翻动一次土壤。施用农家肥,3年一茬底粪,扣茬摅在垄底,耲茬摅口粪,垧施肥 500公斤左右。与其相适应的轮作制基本上是玉米~高粱~谷子,大豆~高梁~谷子~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的...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 建国前,农业用种都是人工挑,大堆选,结果出现多、乱、杂、退、病的局面。导致了产量低、抗灾抗病能力弱。建国后,县政府把更新作物种子。作为提高单化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引进大批良种的同时,组织农民选育地产较高的品种,逐渐淘汰低产劣种。1957年,县成立种子站,具体抓选种与提纯复壮,贯彻“...
第四节 管理
第四节 管理 农业是“露天工厂”,是依赖当地自然条件,对有生命的动、植物进行养殖和种植。土地改革以及农业合作化以后,经营管理作为适应生产关系的变革几经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在初级社时期,土地车马等生产资料计价入股,收益分配按股分红和按劳付酬相结合。 在高级社时期,把原计价入股的生产资料变为投...
第一节 沿革
第四章 农机具第一节 沿革 望奎县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旧式笨重手工具阶段:解放前农耕使用的工具是畜拉人扶,或人拉人扶的弯钩犁,亦有锨挖镐刨,从事着笨重的刈草开荒的农事活动。直到解放后的1953年,耕作、收割、打场、加工诸环节仍沿袭着历史留下来的原始笨重落后的农具。如犁、耲耙、...
第二节 农具 拖拉机
第二节 农具 拖拉机 一、农具 土地开发后,县内农业生产全靠传统铁木制工具。常用农具犁耙、砘轱辘、锹、锄、镰、锨、镐等。 耕垦用具:犁杖,用于播种、中耕、培土等。使用大牲畜牵引,其类别是:①大犁,用于开荒,中耕封垄,整地起垄。②种犁。也称扣犁,用于扣种。③中耕。④耘犁。用于菜园中耕。镐头,...
第三节 农机作业
第三节 农机作业 1958年之后,土地耕作逐步由拖拉机、机引农具代替了人畜力与笨重的生产工具,提高了田间作业效率。 1960年,农业机械生产项目有翻地、耕地、耢地、起垄、开荒、镇压、播种、收割、脱谷、运输、铡草和发电等。 全年完成作业量3.11万公顷,为 23.87万标准亩,标准亩耗油0.9...
第四节 管理
第四节 管理 一、供应 1961年成立了农机供应公司。采购、销售农业机械和配件,每年购销额均百万元以上。为调整供应点,在卫星、莲花两镇设立了农机供应站,就近解决了农机具和零配件需求,方便了生产。1981年以后,农机商品的经营由大型农机具。转向农村所需的小四轮及零配件。 二、修理 1958年...
章下序
第五章 林业章下序 望奎解禁前,是水草丰盛、莽莽苍苍的地方。直到解放前夕,无大片山林。建国后,望奎县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运动。36年造林3.02万公顷,森林占地面积由2%提高到13%。
第一节 林木种类
第一节 林木种类 本县林木构成以人工林和防护林为主,天然林为次。 现有林地中,天然林占1.6%,人工林占 98.4%。人工林以杨树、落叶松、水曲柳为多。人工林面积1.25万公顷(含果树林),总蓄积量为25.55万立方米。其中:杨树2 673公顷,蓄积8.84万立方米,占总蓄积的34.6%;落叶...
第二节 植树造林
第二节 植树造林 据旧县志载:“望奎地多平原,本无森林,只于沿河一带及东北帽儿山等处渐有林木,然除柳条通外,不过数种”,“所有营造皆取于布伦山且东山之木终有尽时,于此而不急于栽植,恐数十年后,将有乏材之叹矣”。解放前,分布在呼兰河、通肯河及几道乌龙沟沿岸有天然柳条丛生,在县境东南边缘丘陵地生长着...
第三节 苗圃 林场 果园
第三节 苗圃 林场 果园 一、苗圃 位于县城北郊西侧。1949年建圃时,有苗地10公顷,干部3人,工人4人。当时以杨树插条为主,兼有少景播种。1958年苗地扩大到42公顷,开始引进新品种双杨快,杨树播种面积逐年增加,并采取遮荫育苗法育落叶松树苗。1965年引进一批杨树种,由于不适应当地气候...
第四节 林木管理
第四节 林木管理 一、病虫害防治 1971年建立林业病虫害防治站,进行防治试验。主要是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水曲柳蝙蝠蛾(获1978年省林业科技成果奖)。 1973年到1984年,全县林木病虫害发生面积4.64万公顷。其中国营林木 1.4万公顷。防治面积3.69万公顷,占发生面积的79.5%,控...
章下序
第六章 养殖业章下序 建国前,境内乌龙沟沿岸洼甸水草颇多,适宜牧业发展。由于社会制度的制约,养殖业长期停留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一般农户多养牛、猪,马、骡、驴只为少数豪绅、富户所饲养。羊为数甚少,家禽饲养发展缓慢。建国后,大牲畜有了很大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后,马、骡减少,奶牛增加,发展肉牛及猪、羊,...
第一节 种类
第一节 种类 一、猪 猪,为传统家畜,是农民主要家庭副业之一。养猪积肥,提供肉食,增加收入。 (一)东北民猪,是本县早期饲养的猪种之一。该猪系华北小型猪,有大民猪、二民猪、荷包猪之别,属肉脂兼用型。民猪体躯为头窄、面长、耳大下垂,背腰较平,四肢粗壮,后躯斜窄,乳头7对以上,鬃毛为黑色。 母...
«
1
2
...
13735
13736
13737
13738
13739
13740
1374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