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饲养
第二节 饲养 一、畜禽生产 1919年,全县有大牲畜马9 000匹,牛4 000头,骡700匹,驴2 000头。尚有羊 629只,猪1.03万头。1933年发展到3.43万匹(头)。其中:马2.05万匹、牛8 930头、骡3 290匹、驴1 580头。有羊3 450只,猪1.79万头,家禽1....
第三节 畜禽改良
第三节 畜禽改良 马的改良。伪满时期,以改良军用马为目的。主要品种是法国“央格鲁·诺尔曼”,是乘挽两用的中型马。1938年,从哈尔滨种马场引进6匹,设站3处,进行本交配种。配种站设牧手长(技术员)2人,饲养员1人,辅助员 1人,实行人工补助配种。到1944年,引进美国“阿拉伯”种马,全县有13处...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 伪康德 5年(1938)县成立马匹防疫指导所,对鼻疽、炭疽、牛、猪、鸡瘟防疫效果甚微。主要防护措施不力。疫情不断发生。1942年,高贤村信字七井发生牛瘟,一次就死亡20余头。 解放后,马匹体质瘦弱,马疥癣在农村蔓延。据1950年统计,全县失去了使役能力的癞马有3 000余匹,...
第五节 管理
第五节 管理 一、种畜场 种畜场建于1948年。1959年,县人民委员会决定:第一农场并为种畜场,设在灵山古寺旧址。经营土地300公顷,林地33.6公顷,草地214.6公顷。链轨机车2台,轮式车2台,胶车 6台,畜舍130间。建场以来,引进猪、马、牛、羊、禽的良种,为本地畜禽进行品种改良。 ...
章下序
第七章 水利章下序 县西部承接通肯河水过境:“潦则成湖,旱则枯裂”,洼荒种不保收,十年九歉。古今水利兴废与社会经济盛衰相关。解放前望奎害在通肯河河道淤塞,泄水不畅,涝灾频繁发生。民国10年(1921)9月19日,民国11年8月31日,接连河水泛滥成灾,南起通江坤头北至黑咀子,东西宽四五公里,水深...
第一节 水利工程
第一节 水利工程 1958年开始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变水患为水利,先后建成中型水库 2座,小型水库10座和一批排涝工程。兴建沿河堤防 283.2公里,保护了2.26万公顷农田,4 753公顷草原,101个村屯,7.91万人免于水害的侵袭。 一、水库工程 卫星水库:是以灌溉为主的中型平原水库...
第二节 机电井
第二节 机电井 望奎县境春旱常见,惟建设机电井广开水源。1966年到1985年,全县共打机电井 1 012眼,井深60—70米。其中:报废215眼,现有完好井650眼,可复修井147眼。现有井中配套井562眼。其中:机配148眼,电配414眼,用于机电井建设总投资86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
第三节 灌溉
第三节 灌溉 三坤灌区:系坤头、坤南、坤二前三个村。灌首工程建于1956年冬,堵呼兰河主流,在支流上叠坝,升高水位自流引水加抽水设施的灌区。主体工程有泄水坝、拦河坝、进水闸节制门及干支斗等田间工程。 乾黄灌区:系堵截克音河水、修筑拦河坝、升高水位的自流引水灌区。渠首工程位于东升乡汪家沟东的克音...
第四节 治涝
第四节 治涝 全县四处涝区总面积4.69万公顷,易涝面积4.31万公顷。经过治理,已修建排水干渠11条,总长108.3公里,支渠290条,除涝面积2万公顷。 一、洼荒涝区。位于本县西部,通肯河下游左岸。涝区总面积 443公顷。其中:滩涂地为148公顷,包括富饶、富源、先锋、通江4个乡镇,27个...
第五节 管理
第五节 管理 水利系统共有职工干部731人,负责水利管理、建设施工、工程维护、物资供应。 建国后水利工程归属农业科。1956年设水利科,编制7人。1958年,农、林、水3科合并为农业局。1960年,水利从农业局分出设局,编制 8人。下设测量队、水文站、气象站、水位站、三坤灌溉站、卫星水库管理站...
篇下序
第五篇 工业篇下序 望奎工业在清末民初皆手工业作坊,无动力机械厂家,多为生产日用品及农耕器具,如烧酒、榨油、酱醋、果品、磨粉、碾米、皮革、编织、染坊、铁炉、窑业、纸坊、弹棉等,以供境内民众之需。民国15年(1926)后相继有了机械制粉、发电等工业生产。伪满后期,日本侵略者的经济统制日益残酷,望奎...
第一节 私营工业
第一章 所有制第一节 私营工业 一、行业铺户 清政府解禁招佃垦荒,人丁增加,工商业渐次发展,到设治时(1916),境内已有烧锅、油坊、磨坊、豆腐坊、粉坊、醋酱、果品、纸坊、木铺、铁炉、篓铺、皮铺、窑业、染坊、糖坊等15个行业,188个铺户,从业人员 761人。其中:造酒8户、榨油18户、磨坊...
第二节 集体(个体)工业
第二节 集体(个体)工业 建国后为了恢复手工业生产,人民政府采取了扶持措施,与手工业户加工订货供给原料,定点包销。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组织手工业者走上集体化道路,30余年随着生产发展,技术与设备逐步转向现代化。尤其在改革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乡镇企业,逐步形成了新的合作制经济网络。特别是“六五”期间,由于...
第三节 国营工业
第三节 国营工业 解放初期,为适应战时的军需民用,没收敌伪的日新制粉厂,迅速恢复生产。并设立了公营大众油坊。1947年后相继办起利民铁工厂、大华织布厂、建设印刷厂、新生麻袋厂、制麻厂、砖厂等。工厂由管委会抓企业化经营和民主化管理,职工工会抓工人福利,开展群众性生产竞赛。逐步形成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
第一节 铁木业
第二章 行业第一节 铁木业 望奎县铁木行业,悉数分布在县集体工业之中。1975年乡镇企业接收了手工业联合社办起的10家公社铁木联合厂。经过巩固、充实到1985年增加到17家。这些厂社多以修造农具为主业,兼承木器家俱制造。连同县手工业属木器厂统计,从业人员498人,劳动生产率平均7 246元。年...
«
1
2
...
13736
13737
13738
13739
13740
13741
1374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