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食品业
第二节 食品业 食品加工业由来以久。建国后兴起机制食品工业,逐渐改变笨重原始的手工操作。 建国时,全县食品工业只有油米粉酒4家加工厂。年加工油79吨,面粉4 800吨,年产白酒100吨,产值只有124万元。私改后大户代小户发展起食品加工厂、肉食加工厂、酱菜厂。70年代增加罐头厂、乳品厂,80年...
第三节 纺织业
第三节 纺织业 纺织业是70年代望奎新兴的工业。初由哈尔滨亚麻厂下乡青年在先锋乡办起纺织亚麻布工厂。继之县毛毡厂设立了纺织车间,安装10几台拉梭织机、生产白粗布。进入80年代纺织已成为县营工业规模庞大,生产期长,工艺先进的厂家。产值最高年达到 476万元,年产棉布量突破 600万米。1985年县...
第四节 机械工业
第四节 机械工业 望奎县机械工业是1956年在支援农业生产办铁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主要使用大锤、铁钳子、风匣等古老设备,产锄、镐、镰、刀、叉等到制造铲蹚机、磨米机、粉碎机等机械产品。1958年增添了扁担锤、皮带锤、机床等设备,生产能力扩大,产品增加、品种日多。1966年试制铡草机...
第五节 化学工业
第五节 化学工业 1958年,全县掀起大办工业高潮。城乡小型土化肥、化工厂应运而生。但由于缺乏技术力量,生产土碱、枪药、蜡烛、肥皂、百咳灵药品等质次价高,销路有困难,多数厂家先后停产下马或合并。 6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有胶件制品、化肥、化工、日用化工等厂。由于产品成本高、销价低,亏损严重,19...
第六节 建材工业
第六节 建材工业 望奎沿呼兰河段,砂石蕴藏得天独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向以制陶、烧砖、造瓦、筑室、烧结构件的好材料。 望奎窑业生产历史悠久,建县前境内有 3家。其中王家窑规模为大,民国时王殿才祖孙三代在城南八大家下坎烧窑、烧青砖小瓦兼制瓦盆等器皿。当时工程少、销量不大,生产按用户方案,双方订...
第七节 电力工业
第七节 电力工业 望奎县电力工业虽然创建较早,但在解放前,仅能供给县城少数机关、学校、商号和就近居民照明需要。解放后电厂发展,特别是架设国网电以后,城乡人民实现了“点灯不用油”的夙愿。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对促进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发电 1926年,由资本家傅牖民在...
第八节 印刷业
第八节 印刷业 建县后,始有简单印刷业,石印“堂报”、“佈告”等。伪满时期,县城开设墨林堂与雅新两家印刷厂,承揽帐簿表册等印刷。解放后,印刷书由石印、铅印笨重操作,逐步发展到机械化印刷,企业由承印信笺、信封、稿纸、帐簿、表册、学生本到凸印商标、装璜、杂志、图书、彩色印刷制版等。除了县营印刷厂之外...
第九节 服装鞋帽
第九节 服装鞋帽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敌伪工业企业收归国有,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扩大发展一批被服、鞋帽手工业。当时的私人工业多于公营工业,在发展上贯彻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对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工业由政府提供原料帮助其发展。建国后,县城除20余家私人服装店、鞋帽店。地方国营还办起了被服厂,...
第十节 其它
第十节 其它 按行业分之外,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尚有玻璃制品厂、油封厂、无线电厂、汽车修配厂、水电机械修配厂等。这些工厂皆是70年代初兴建起来的。玻璃制品厂成本高,受销路制约,在商品竞争中挤垮。毛毡初办仅限于生活用品。1974年拓宽生产成品种类,试产汽车油封成功,打开毡制品销路。“五五”期间,企业...
章下序
第三章 经营管理章下序 望奎县工业管理。在60年代初期形成的一些好的管理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以致形成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工厂企业以推行经济责任制为突破口,开始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搞活企业的路子...
第一节 管理
第一节 管理 一、设备管理。为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各企业采取的措施是:①举办设备维护管理学习班。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请工程师、技术员传授有关设备的科学知识,清老工人现身说法讲自己对管理设备的切身体会,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管理设备的好经验。②设立专职设备检查员。定期检查记录主要设备的运行情...
第二节 改革
第二节 改革 望奎县的工业企业,建国30多年来,工业生产的主要经济指标尽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经济管理落后,效益低下,几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1958年大跃进,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大办工业”,提出什么“全党齐发动,全民总动员,苦战二百天,实现千厂县”的不切实际的口号。1960年一个月内全县就...
篇下序
第六篇 交通 邮电篇下序 望奎开垦之初,境内仅有通往海伦府一条驿道。余者乡径,阡陌纵横,沟渠上搭简易桥,货物靠车马运驮,乃至肩挑背扛。 设治后,当局动员民众先是修筑了县城至通江埠码头的出路,通畅水运,利于粮食与货物的输出输入。俟后修筑了惠头、海丰、莲花“官道”。伴随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网络逐...
第一节 公路
第一章 道路第一节 公路 望奎建县后,运输业始趋发达。开通了县城到通江埠码头的旱路,辟陆路江河运输线。而后按放荒时划出的修路用地,开辟了县城至莲花,县城至海丰,县城至绥化,县城至青冈,县城至伦河镇5条公路。 1936年至1944年间,日伪为强化统治及经济掠夺,按街村要塞构筑十条警备路:望奎街...
第二节 乡路
第二节 乡路 地域解禁,沿“井田制”放荒,六里为屯,荒榛沃野,辟径为路,随农工商盛衰变化渐次形成乡道。直至建国前乡道冬季畅通,春季翻浆,夏季难行。解放后,人民政府动员了各地群众,修筑村屯间土路。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社所辖村屯道路及公社间的道路,由各公社组织施工,改造乡路全长为212.2公...
«
1
2
...
13737
13738
13739
13740
13741
13742
1374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