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 1945年12月孙吴县刚刚建立新政权,当时全国全省处于战争状态,地方财政完全由地方政权自己管理。 建国初期至1952年间,在全国实行统收统支财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孙吴实行报帐制,即将收入、支出的原始凭据报送黑河地区财政科审批核销拨款。1953年,重新划分了中央和地方...
第三节 财政收支
第三节 财政收支 一、收入 东北沦陷时期,孙吴县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税捐局在县内征收地方税。 解放初期,由于县内工农业生产落后,财政情况困难,财政收入主要靠上级拨款和实物。 1949年建国后,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指引下,孙吴县政府十分重视从工农业生产入...
第一节 存款
第二章 金融第一节 存款 一、存款总额 各项存款自1952年至1954年,由人民银行独家经营。1954年至1985年,先后有信用社、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参与经营。1985年末,余额为2771.4万元。其中,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占50.8%;农业银行占19.1%;建设银行占5%;...
第二节 信贷
第二节 信贷 一、工商信贷 1945年解放后,工商信贷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个体贷款三大类。1952年至1957年间的工商业贷款额很小,1958年后,贷款额大幅度增加。1980年开始有个体贷款。1985年末,工商信贷余额为5028.4万元,其中工商银行3778.9万元,占75.2%;农...
第三节 货币
第三节 货币 白银 清朝时期货币之一。最大是元宝,除元宝外,均是碎银子,属称量货币,计算单位是两、钱、分。 银元 清末开始流通,民国时期为全国通用的本位货币,又称现大洋。银元为圆形银铸币,分大小两种。大银元重7钱2分,以元为主币,元以下有1角、2角、5角,为辅币。境内有1912年铸...
第四节 债券 保险
第四节 债券 保险 一、债券 1、生产建设实物有奖公债 1949年5月发行生产建设实物有奖公债,按照把实物的实际价格折合成分数的方法认购。因当时县内无银行,由税务局、职工总会、工商联合会成立了劝募委员会,下设宣传、调查、劝销3个股,负责推销工作。发放总金额16200万元(东北流...
第一节 优抚
第十一编 民政 劳动人事第一章 民政第一节 优抚 全县现共有优抚对象2243人,其中军属204户,822人;烈属27户,81人;转业军人101人,复员军人213人,退伍军人959人;残废军人67人,其中在职的32人(二等残废6人,三等残废26人),在乡村的35人(一等残废1人,二等残废...
第二节 拥军优属
第二节 拥军优属 1949年至1985年,每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间,均进行拥军优属活动。春节前,学校学生和群众给军烈属送对联、挂光荣匾、挑水、劈柴、打扫院子。有的村屯、街道女青年主动到孤、老、残军烈属家帮助剁馅、包饺子,欢度除夕之夜。县乡政府举行军烈属和复员转业军人座谈会,一方面鼓励他们...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1958年以前,全县复员退伍军人人数不多,民政部门根据当时政策规定,将他们分别安置在工厂、机关、学校、企业单位和农村。 1958年以后,复员退伍军人逐年增加,特别是农村青年参军复员后须投奔妻子进城的,加之社会青年参军复员回来需要安置的,同城镇各单位的超员矛盾很...
第四节 社会救济 福利待遇
第四节 社会救济 福利待遇 一、城镇社会救济 1958年,县民政科在孙吴镇内办起了一处福利饭店,解决了一部分优抚对象和社会困难户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成立了生产自救小组,增加了优抚对象和困难户的收入。 1960年以后福利饭店停业,从此,一些社会困难户每月由国家发给15—16元生...
第五节 支边移民
第五节 支边移民 孙吴县从1955年到1960年,先后从哈尔滨市、山东省鄄城县、山东省城武县、山东省梁山县、山东省范县等地移民768户,3320人。 孙吴县政府于1955年7月21日成立了孙吴县移民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民政科。 各村在安置移民中,成立移民开荒委员会,委员3至5人,以...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二章 编制第一节 机构设置 1950年至1960年孙吴县编制工作由县人事科代管。1960年10月成立孙吴县编制委员会。主任王可喜,副主任郭胜俭。委员有高敬贤、韩万恒、张学义、刘志恒、于少礼。下设办公室,有工作人员3人。 县编制委员会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门,负责管理县内国家机关、事...
第二节 编制增减
第二节 编制增减 1947年省政府第11号令决定,孙吴县为四等县,县政府编制21人,区政府5人。1950年干部编制增加到101人。 1953年根据中央关于“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指示,孙吴县于10月26日开始精简人员。精简前全县有379名职工。精简后县委编制...
第一节 劳动就业
第三章 职工管理第一节 劳动就业 1932年日本军队入侵孙吴,随着日本军事基地的扩大和日本侵略军的大量增加,孙吴县工商业曾一度畸形发展。伪满康德6年(1939)孙吴私营工商业户达551户,从业人员达1100余人。另有日本侵略军直接经营,抓来中国人充当劳工办军工厂等,仅北电厂就有中国工人近百...
第二节 工人管理
第二节 工人管理 一、固定工人调配 加强固定工人调配的管理是劳动部门控制工厂企业用工的一项主要手段。50年代工人调配由民政科管理,1960年4月孙吴县设置劳动科,工人调配由劳动科控制。工人调出、调入本县,各部门录用工人必须经劳动科办理审批手续。1966年县劳动科归入县计委,固定工人的调...
«
1
2
...
13767
13768
13769
13770
13771
13772
1377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