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林场经营所
第二节 林场经营所 东方红 东方红位于带岭区(局)南部,带浩(良河)公路15公里处。以东方红林场建在此地而得名。 1958年,省劳改局组织一批劳改人员在此进行采伐作业。因该地建有牛棚,原有 “老牛圈”之称。1962年,局在此建红星农场,最初建泥草房二栋,面积300平...
第三节 村、屯
第三节 村、屯 秋丰 位于本区南部东方红林场境内,距带岭镇17公里。1965年,建秋丰营林村,安置社会浮闲户。同年建办公室及住宅4栋,土木结构,面积800平方米。后来又建土木结构住宅600平方米。“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营林村被撤销,秋丰改为农业生产大队。现为秋丰村,居民...
第一节 基建机构
第四章 机构队伍第一节 基建机构 日伪时期,带岭有日本人经营的神州土木、满洲土木两处专门从事基建工程承包的“柜头,临时招募工人从事土木建筑施工。先后承建带岭火锯厂、营林署、开拓团、日本官员宿舍及警察署等房舍,面积共3,000余平方米。 解放初期,林业企业建房多由附近几个县的包工队承建。 ...
第二节 基建设备
第二节 基建设备 五十年代初,基建施工全靠手工作业。工人编的顺口溜“木匠抡斧瓦匠刀,供泥运砖靠肩挑;筑路土筐满地飞,砂石采运凭汗浇”是当时工人艰苦劳动的真实写照。1954年,在全国创造生产新纪录和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启迪下,本局基建工人开展起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具活动。首先行动的基建工程处木工...
第三节 基建队伍
第三节 基建队伍 设计队伍 1951年,基建科只有两名自学成才的设计人员,承担一般房屋设计。1957年,调入1名大学毕业的设计人员。截至1983年,土木建筑和道路桥粱设计人员增到15名,其中房屋设计工程师3人、技术员4人;道路桥梁设计人员中有工程师1人,技术员3人;其他设...
第四节 建材生产
第四节 建材生产 区(局)建材厂 1950年,基建科在带岭镇北四公里,修建生产红砖的窑地,1969年改称砖厂,现称建材厂。初建时,只有两座马蹄窑,手工生产,年产红砖200万块。1959年,试用本局机修厂制造的制砖机生产砖坯,由于技术水平低,红砖质量差,废品多,于1966年...
第五节 房产管理
第五节 房产管理 五十年代,带岭局校合一。带岭森林工业实验学校行政处下设房产股。1958年改为科的建制,负责镇内林业职工住宅管理与维修,兼管职工生活和福利设施。根据房屋等级、面积,向职工收取房费。 1964年春,带岭林业实验局成立服务公司,对全局职工住宅统一核查登记,统一管理,扩大维修专...
综述
第三编 森林经营综述 带岭营林事业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此之前,日伪虽曾建苗圃,植苗木, 但未造成一片人工新林。建国后,原松江省林业厅派一批营林技术干部来带岭,与林业工人一起开始进行迹地更新的实验。在无经验、少资料的情况下,采取“摸石过河”的实验方法,从采种、育苗、整地、造林到人工林抚育管...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一章 经营沿革第一节 机构队伍 1940年,伪满北安营林局在带岭设营林署。下设庶务、业务两科。庶务科下设会计、秘书两股;业务科下设业务、造林两股。管理人员66人,署长、科长均由日本人担任。1944年2月,营林署与满洲林业株式会社合并,改称带岭林产公社,划归汤原县管辖。 1951年3月,...
第二节 营林生产沿革
第二节 营林生产沿革 伪满康德七年(1940年),北安营林局汤原营林署在带岭筹建苗圃。苗圃位于带岭镇东北部永翠河东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当年垦荒约2公顷,生产作业由日本开拓团和部分朝鲜族人承担。 1941年春,开始作床打垄。同年又开垦荒地7公顷。次年,苗圃开始播种落叶松、樟子松、胡桃楸...
第三节 人工丰产林
第三节 人工丰产林 “人工丰产林”一词,起源于带岭局大面积营造人工林并取得速生丰产效益的五十年代末。建国后,在森林资源还很丰富,成过熟林满山密布时期,带岭局就面对日伪掠夺式采伐遗留下来的荒山秃岭、火烧迹地以及解放后新的皆伐迹地,着手进行营造大面积人工林的生产实验。当时,人工更新还是个新事物,工...
第四节 营林村
第四节 营林村 营林村是六十年代带岭局试验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1964年,面对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片片人工新林郁闭成林,需要加强管护的现实,来带岭从事林业经济研究兼任带岭林业实验局局长的中国林科院林经所副所长宋莹博士(详见《人物编》),借鉴北欧国家经营森林的经验;结合中国林业的实际,提出...
第一节 森林经理调查
第二章 资源管理第一节 森林经理调查 1952年,原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森林工业总局所属调查队,对带岭林区明月沟进行首次经理调查,采用人工区划的方法,区划方格林班面积为100公顷,在调查线和林班线上实施带状标准地调查小班蓄积量。 1953年,带岭森林工业实验局调查队,采用人工区划的办法对永...
第二节 资源复查
第二节 资源复查 带岭林区森林资源复查工作始于1966年。复查工作由林业部所属第十一调查大队承担。1966年3月下旬至8月未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同年9月下旬至翌年1月份完成内业统计整理工作。 这次森林资源复查以“营林村”建点布局和开发建设为目的,对全局南北两大沟系重新进行了森林区划。区划分...
第三节 人工林普查
第三节 人工林普查 1961年6月,带岭局开展第一次人工林普查。参加普查人员76人,内业工作干9月末结束。经普查核实,全局从1951年至1960年人工更新有效面积8,161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面积1,232公顷。 1974年,进行第二次人工林普查。由本局森调队承担,普查于1975年10...
«
1
2
...
13861
13862
13863
13864
13865
13866
1386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