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人工更新
第五节 人工更新 植树造林 1951年,在带岭东山、凉水、大青川等地开展人工植苗造林试验,获得成功。栽植树种为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等针叶树。使用的造林工具为平头锦、植苗罐。红松每公顷栽植密度为3,300—一4,400株;落叶松每公顷栽植密度为2,500—-3,300株。造林...
第一节 天然林抚育
第六章 抚育第一节 天然林抚育 天然林抚育始于1955年,先后在永翠、大青川、双河、南列、寒月、朝阳等场所对天然幼壮林进行抚育。抚育作业对象有针阔混交林、针叶幼壮林和杨桦林。抚育生产均系手工作业,清除站杯(枯木)、病腐木,为林木生长创造优良环境。此后20年,全局有计划地开展天然林抚育工作,并在...
第二节 人工林抚育
第二节 人工林抚育 人工幼林抚育始于1951年。起初,在带岭东山营造的78公顷红松、落叶松林地块上进行除草、松土。目的是促进人工林成活,也为了总结经验,确定抚育年限、方式及最佳时间。 1955年,采用除草松土和穴内割草两种抚育方法,对新植人工幼林连续抚育三年。边干边观察。由于逐年割草、松...
第三节 低价林改造
第三节 低价林改造 改造低价林始于六十年代初。1959年,在大青川经营所回春岭日伪遗留的72公顷采伐迹地上,进行柞树岗(次生林)改造。方法是顺山伐开,然后在伐开带上进行顺山带状整地。设计造林密度为每公顷5,000株,实植密度为每公顷4,600株,改造后,人工林长势很好。 1973年,在永...
第一节 病虫鼠害防治
第七章 森林保护第一节 病虫鼠害防治 机构人员 随着抚育更新事业的发展,从五十年代初,即将森保工作纳入营林重要日程。1954年,带岭森林抚育站设1名技术人员,负责森林保护工作。1956年,带岭实验林管区配备2名专职森保技术员,定期到各林场、各经营区调查病害、虫害、鼠害发生情况...
第二节 护林防火
第二节 护林防火 森林火灾的发生,除雷击等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所致。1950年,开始在北沟森铁线路两侧,每年割打防火线,特森铁两侧之杂草、灌木除掉,打出宽10米的隔离带,以防止机车喷火引起森林火灾。 1951年,成立带岭森林抚育站,管辖牛奶、红叶、朗乡、小白各施业区的护林防火工作。...
第三节 森警队
第三节 森警队 带岭森警队始建于1957年3月1日,地点为带岭镇育林街中西部现森林警察队所在地。1959年春,改称为带岭森林警察中队。“文化大革命”期间,机构变动频繁,1970军9月23日,森警队撤消。1973年8月11日又重新组建。至1984年11月1日,根据省森警总队的统一建制,带岭森警中...
第四节 林政管理
第四节 林政管理 带岭区(局)林政管理机构曾多次变动。从1946年建局到1950年,带岭林政管理工作由林务局负责,隶属汤原县林业科。 1951年秋,成立带岭森林抚育站,下设业务股。有1名专职林政人员和20名护林员。主要任务是在带岭镇四周和靠近山边村屯、要道口及森铁、国铁车站等处,从事林政...
综述
第四编 木材采运综述 带岭是新中国最早开办的森工企业之一,也是国家最早建立的科学实验基地之一。1941年,绥佳铁路通车后,日伪在此设营林署,沿永翠河以“拔大毛”方式进行采伐。至1945年日本投降,共砍伐140多万立方米木材。 1946年4月,人民政权组织派员来到带冷。筹建林务局。在极端困...
第一节 解放前后
第一章 历史沿革第一节 解放前后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带岭还是“青天一顶,原始森林一片”,个别猎民在此筑屋栖身狩猎。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经常在此出没。1937年前后,伪满洲国产业省林野局在军队的配合下,在此进行过航测和观察,发现本区林分为小兴安岭最佳的代表,并且距松花江...
第二节 机构演变
第二节 机构演变 1948年夏,东北战场处于战略反攻阶段,为支援解放大军胜利进军,上级机关决定扩大木材生产。在此形势下,带岭林务分局成立双河(时称“18公里”)、朗乡两个林务所。双河林务所所长为关士才,朗乡林务所长是高文令。双河林务所下设集贤、桦川、桦南(以三个县...
第三节 经营方式演变
第三节 经营方式演变 伪满在带岭进行掠伐时期,对采运作业一度实行直营生产,但为时甚短。1941年建立营林署以后,即以委托生产形式,将木材生产包给各“柜头”。这些“柜头”采用把头投标制或雇佣把头制,组织农民套户入山进行生产;也有部分常在林区工作的“老木把”(林业老...
第四节 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第四节 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伪满时期,虽将本区部分林地划为实验林区,并要经营成“典型示范作业区”,但对推广新技术、防治病虫害等项目,既无设施实物,又少见报刊记载。当时采运手段、作业方式颇为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在物质条件极为艰难、先进设备匮管道乏的情况下,经过...
第五节 生产技术管理
第五节 生产技术管理 建国前后,林务分局生产管理部门只有两个科室,分工不细,因事设人。主管生产的业务科只负责伐区踏察,楞场区划,与套户签订协议书,流送、出河管理,检尺验收,以及结帐付款等工作。企业无长远规划,也无作业计划。业务管理比较粗放。生产部署、产品销售、资...
第一节 调查设计
第二章 采伐第一节 调查设计 伪满时期,不进行采伐前调查设计。1950年,带岭林务分局开始组建临时森林调查队,进行秋采冬运前的伐区调查。调查时,采用立木挂号检尺的方法计算伐区蓄积量。调查队有调查人员10-15人。 1951年,松江省林业厅所属带岭林管区调查队先后在红叶、凉水等沟系进行调查...
«
1
2
...
13863
13864
13865
13866
13867
13868
1386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