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在变革中探索的责任制形式
在变革中探索的责任制形式 经过两三年的徘徊,江滨农场终于认清了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致同意把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农场彻底解脱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桎梏,进入了一个新的变革时期。为调动职工群众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的积极...
兴办中的职工家庭农场
兴办中的职工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按照中央领导指示和1984年全国农垦工作会议精神兴办的联产承包的一种新形式,实行的是“全民所有经济职工家庭承包”的原则,在国营农场的领导下,构成“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的管理体制。它作为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标志在江滨农场的大批兴办是1985年,而它在1984...
工商企业单位放开经营之后
工商企业单位放开经营之后 改革的形势,很快冲破了工商企业中“老样子,死工资”的一统天下,在农业生产队兴办家庭农场的同时,17个工商企业放开经营。其原则是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定额上交,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实行集体承包、招聘承包、租赁经营形式和工人合同制、干部聘任或选举制。根据各放开单位...
多灾的两年
多灾的两年 自然灾害,江滨年年都有,而连续性的灾害,自开荒以来,除1960—1962三年自然灾害外,就是1984—1985两年。1984年,先是黑龙江洪水,沿江9个生产单位受到洪水严重威胁,水淹面积3.4万亩,损失约120万元。接着是严重的秋涝,又加旱雪,大田作物受害欠收,全场1,027户挂帐...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 “穷江滨,富军川,不穷不富是名山”,这是60年代人们对萝北分局所属农场经济状况的评价,以3个典型农场代表3种情况。直到80年代,江滨依然贫穷。土质本身不好,多年耕种肥力明显减退,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如何改变贫穷面貌,江滨两万人民一直在思考。改革进程回答了这个问题,调整农场的产...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
产业结构在调整中 二十一队调整产业结构概况 二十一队是1956年建立的农业生产队,1985年有603人,其中职工188名;耕地15,200亩,其中播种14,100亩;农机具基本配套。 该队建立20多年一直以种植粮豆为主,经济效益不高,其中最好的1983年,总产值也只有了6....
1928年-1960年
第三编 大事记1928年-1960年 1928年 秋 黑龙江涨大水,水面平旱河上岸,郭家窑至肇兴一片汪洋,持续月余。水中漂浮木料、家俱及禽畜,人心勿安,不顾打捞。这一年是民国17年,故人称“民国17年大水”。 1936年 春 70名抗联战士在小西林北3公里处的黑...
1961年-1970年
1961年-1970年 1961年 春 南部低洼地带二十四庄、二十七庄、二十八庄、三十庄因水涝撤销。 3月中旬十二分场在场部东4公里处建立五队(现三队)。 1962年 3月中旬十二分场副业队改为良种队。 5月31日农垦部部长王震到十——分场视察。 7月...
1971年-1980年
1971年-1980年 1971年 2月下旬在十七连与二十二连之间公路南建十六连。 3月2日 团第三次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与首次四好连队代表会合开,称“双代会”。与会412名代表,26人大会发言,中心内容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会期9天,3月10日结束。 3月...
1981年-1985年
1981年-1985年 1981年 1月 全场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 3月上旬场蔬菜队建立,队长阎云山,党支部书记李延成,人员42名。 5月21日场第二修理所撤销。 7月13日 物资库青年商店营业,这是全场第一个待业青年集体经营的单位。 9月11日 ...
第一节 概况
第四编 经济第一章 农业第一节 概况 江滨农场可垦地40万亩,20世纪初就有人来开荒,40多年才开出3,000亩。 垦荒队的到来,才使大片的土地从荒草中露出容颜,1956年机械开荒5.6万亩,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到1959年为开荒生产的第一高潮,4年开出的荒地10万多亩,播种...
第二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机构沿革 分场设农业组,3人,一名副场长负责。江滨农场设农业科,5—6人,兼管林、牧。十团设生产股,5—6人。恢复农场后,改为农林科,6—7人;1979年林业从农林科分出,遂为农业科。同年,种子管理另设公司,2人;1980年重归农业科。1984年3月,农业科一分为三:总农艺师办公室、...
第三节 农业生产单位概况
第三节 农业生产单位概况 1956年垦荒建点12处,连同原有的3个老屯,共15个队级农业生产单位,1969—1971年期间增至29个,1985年25个,另有科研站兼事农业生产。 附:农业生产单位基本情况表(一)、(二);表中统计数字为1985年数。空栏系无。 ...
第四节 土壤养分及肥力
第四节 土壤养分及肥力 一、土壤养分 场内土壤有机质幅度1.31—7.46%,平均值3.82%;全氮幅度0.06—0.39%,平均值0.17%;速效磷每百克土幅度是0.30—13.05毫克,平均值为4.09毫克;水解氮每百克土平均值8.30毫克;按全量速效养分划分,属中下水平。对水解氮...
第五节 肥料
第五节 肥料 一、有机肥料 有机肥料主要是农家肥。肥源是粪便、草木灰、烂草垃圾、陈炕土等。农场创建初期,土地肥沃,种地不施肥料,没人积肥。大跃进的1958年掀起积粪造肥高潮,曾堆积草皮子沤火薰烟造肥。此后,农家肥又被冷落,只用部分厩肥种菜。70年代初、中期,农业学大寨,积粪造肥重掀高潮...
«
1
2
...
14324
14325
14326
14327
14328
14329
1433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