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民族
第二节 民族 我场境内汉族居多,其他还有蒙古族、回族、壮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布依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1982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表明:农场汉族人口共20,638人占总人口的98.3%。少数民族共342人,占全场总人口的1.7%。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他们的民族习俗始终受到汉族兄弟的尊...
第三节 职工队伍
第三节 职工队伍 职工队伍是农场建设的人力资源。创建时期,农场主要劳动力是劳改犯人。职工队伍是由沈阳市人民法院、监狱、公安系统的干部及密山县委派来支援农场建设的干部等成分组成,他们是农场的创业者、奠基人。1953年,职工总数为371人。随着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职工队伍不断壮大。1957年...
章下序
第三章 场部章下序 1951年建场时,场部设在马架子(现十二队),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八师弃置土地的中心区。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32°34′10",北纬45°34′20",总面积0.35平方公里。 1952年6月,为利用穆棱河丰富水源,农场决定大面积开发水田,并确定场部北迁。1953年...
章下序
第四章 农场建制沿革章下序 1951年3月15日,农场正式成立,直属沈阳市人民法院。对内称“密山劳动改造大队”,对外称“沈阳市密山农场”。同年8月,政务院决定劳改机关归属同级公安机关领导,农场由沈阳市人民法院移交给沈阳市公安局。 1953年2月,为便于领导,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决定,密山农场由...
第一节 生产建设规模
第五章 经营规模第一节 生产建设规模 农场现有56个基层单位,其中农牧业生产队28个,工副业单位 17个。种植业以小麦、大豆为主,种植部分玉米和水稻。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工副业生产以农机修造、采煤、建材、粮油加工工业等自给性生产为主。1978年以后在密山木材加工厂增建了氧气车间、刨...
第二节 经营成果
第二节 经营成果 建场三十四年来,农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自1951年建场至1984年,累计生产粮豆156,977万斤,从1956年开始向国家上交粮豆,至1984年止累计上交粮豆66,884万斤,商品率42.6%。从1958年至1984年累计上...
第一节 建场
第二编 简史第一章 创建时期(1951—1956)第一节 建场 起因 新中国刚刚建立,美帝发动了侵朝战争。1950年9月炮火打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地处战争前沿和东北交通枢纽的沈阳及鞍山、本溪、抚顺等工业重镇,已疏散人口、转移重要工厂。由沈阳市...
第二节 狱政劳改工作简述
第二节 狱政劳改工作简述 劳改农场对内称“劳动改造大队”(后改称支队),是对反革命罪犯和其它刑事罪犯施行劳动改造的机关。贯彻执行“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狱政劳改方针。肩负监督改造犯人和组织劳改生产,为国家增加积累的政治的经济的双重任务,实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
第三节 创建时期的生产建设
第三节 创建时期的生产建设 建场伊始,干部对场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水土资源、经济状况等一无所知。上级领导机关远隔千里,鞭长莫及,有关生产建设、发展布局等重大问题都要由农场自主决策。 农场发展的初步规划 1951年下半年,副场长杨彦、生产科长王谦、农艺师李钟林开始进行农场发展规划的起草工作...
第四节 经营成果
第四节 经营成果 6年期间农场建设发展很快,从开始的3个大队增加到9个作业区(相当于大队规模)和4个工副业生产单位。耕地面积从58,020亩发展到168,330亩,还完成了“依场扩场”任务,划给青山农场耕地2.2万亩。开辟了两个中型灌区,水田面积达41,325亩。累计生产粮豆8,791.4万斤。...
第五节 肃反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五节 肃反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肃反运动 农场在1956年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5月组成肃反办公室,对干部、职工、家属9,906人进行了全面清查。刑满就业工人和自流来场的人员成分复杂,有的隐瞒重大问题,把农场当防空洞,企图蒙混过关。经过普查摸底,确定调查对象492人。对有重大嫌疑而不能定性的对象实...
第一节 农场体制变动
第二章 发展时期(1957—1968)第一节 农场体制变动 改变隶属关系 为开发密、虎、宝、饶地区的荒地资源,1956年6月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在短期内开发组建了“八五○”、“八五二”、“八五三”等十几个大型国营农场。为便于区域的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建设,1957年春农垦部和黑龙江省议定,密山农...
第二节 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大发展”
第二节 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大发展” 大规模开荒 1957年以后3年期间共进场新拖拉机118台,各种农机具五百多台件。扩建了修配厂、分场增建了修配所、农机队伍随之扩大。机耕、机修能力的加强为大开荒提供了物资、技术基础。 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国开展“大跃进”。1958年 2月...
第三节 转复官兵在农场建设中的业绩
第三节 转复官兵在农场建设中的业绩 1958年春,转复官兵大批到场,食宿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到场部的同志多数住在用犯人监舍改的大宿舍里。一、二十户住一个南北通炕的大屋子,挂个蚊帐就是一家,全部吃大食堂。到新建点(生产队)的同志困难更大,真是脚踏荒原头顶青天,靠双手平地起家。点上带队的(队长、指导员...
第四节 农场经济遭受严重挫折
第四节 农场经济遭受严重挫折 “大跃进”和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使生产、经济状况急转直下。1960年——1962年3年共生产粮豆3,692.2万斤,为1959年1年产量的72.5%。3年的粮豆亩产分别为23斤、54斤、82斤。3年农业总收入之和比1959年一年还少196.3万元。1958年建的畜牧...
«
1
2
...
7694
7695
7696
7697
7698
7699
770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