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涝灾
第二节 涝灾春涝特别是初春涝,经常发生,影响播种,推迟播期(1973、1983年推迟播期半月之多),造成土地板结,不利作物生育。发生频率为22%,平均5年至少有1次春涝。 进入夏秋雨季之后,常发生涝灾。1961年7月降雨300多毫米,到8月份降雨占全年70%。雨多光照不足,病害大量发生,小麦大部...
第三节 风灾
第三节 风灾大风主要分布在春季,造成的风灾主要是“风刨地”。4、5月的大风季节,植株尚不能遮盖地面,地表裸露、干燥,一遇大风天气,不仅吹走疏松的表土,甚至大风扒地,吹走种子,幼苗露出根系,使幼苗枯黄叶片凋萎甚至毁种。 受风害严重的二分场十五队,1959年小麦补种3次,受害面积3 400亩;个别年...
第四节 雹灾
第四节 雹灾冰雹只在小范围个别地域发生,平均每年发生2次,多出现5、6、9月内。 冰雹颗粒的直径一般都在5毫米以下,重量轻、密度小,而1957年7月15日的冰雹最大重量达15.5克。雹打一条线,受害面积大多数年份不大,但破坏性强,每年都有几千亩乃至万余亩的农田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严重减产...
第五节 霜冻
第五节 霜冻赵光农场在冬季风控制期间内,每隔几天就有一次寒潮发生,风雪交加,寒气逼人。风雪过后,天气晴朗,气温明显下降。 霜冻是伴随着寒潮而来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晚秋和暮春。当寒潮前锋经过后,短期内气温急降到O℃以下,便出现秋霜冻。而终霜冻,在翌年的5月25日后还有发生,机率约20%,平均5年1...
第六节 低温冷害
第六节 低温冷害低温冷害,主要是夏季低温冷害。5~9月的某段时间内,气温显著偏低,夏季月平均气温总和低于77.9℃,农作物生长发育就受到障碍而成灾。1955~1978年的23年中,低温有1957、1964、1969、1972和1976年,占21.7%,平均每5年出现1次夏季低温。低温年作物大幅度减...
第七节 虫灾
第七节 虫灾危及作物生长发育的有粘虫、玉米螟、草地螟、根蛆、蚜虫、孢囊线虫、食心虫、粟灰螟、地老虎、跳甲、苜蓿夜蛾、菜青虫、粘虫等虫害。除个别年份外,一般年份发生的虫害危害都不大。 1980年和1982年,曾两次发生草地螟虫害。1982年6月,草地螟虫害蔓延全场,历时20多天,危害农作物16万亩...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编 经济第一章 种植业第一节 发展概况一、管理机构 1948年2月,成立业务股,股长王荫坡,在场长领导下主管农业、机务工作。1949年1月,业务股变为业务科。其后,农业、机务、畜牧、林业等管理机构在事业发展中几经合并与分设;合署办公时,其名称有生产室、生产科、生产股、农林科等。1983年...
第二节 作物栽培
第二节 作物栽培一、栽培种类 粮豆作物主要是小麦和大豆,此外还有玉米、谷子及其他杂粮。经济作物以甜菜为主,近年来引进油菜,线麻极少。各类蔬菜中以马铃薯、白菜、大头菜最多。瓜果类没有列入种植计划,主要有西瓜、香瓜和大秋、海棠果等,面积不大,自给不足。建场初期,曾种过稷子和油麦,也进行过春麦秋种的试...
第三节 耕作体系
第三节 耕作体系一、耕作体制的演化 大致经历3个发展阶段: (一)1948~1957年连年翻耕阶段 土壤耕作一直连年翻耕。每年秋翻面积越大,耕时越早,产量越高。当年秋翻面积大小决定着第二年产量的高低,决定着第二年春耕形势的好坏。耕深 20~23厘米,最深不过27厘米,只要不把底土、黄土翻到地...
第四节 选用良种
第四节 选用良种1948、1949年,农作物种子是从本地粮食部门借来的,大面积播种稷子、小麦,还有油麦和燕麦,没有良种可言。场试验区刚刚开始进行作物栽培试验研究。小麦多为绥化、海伦等地的晚熟、多病、易倒伏的劣质种子,普遍感染锈病。 1950~1952年,引种安达小麦,其次是大青芒、克华、勇捷、留特...
第五节 施肥
第五节 施肥一、肥 源 50年代初,种地施牛马粪便等有机肥。当时没有专职积肥人员,积肥数量不多。1953年农业生产队建成后,饲养员一面饲养牲畜,一面积牲畜粪便肥。50年代末,积肥人员增加,形成专职积肥队伍,每个生产队都设积肥员。除平时牲畜粪便积累外,还利用农闲,特别是冬季搞积肥会战,大量挖草炭...
第六节 植物保护
第六节 植物保护一、病虫害防治 1955年前,小麦开花灌浆期,气候条件不利,感染了锈病,严重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经克山农业科研所育出抗锈病品种后,基本得到控制。小麦还有根腐、茎叶颖枯、赤霉和散黑穗病等。大豆有褐斑、根腐、萎黄、根线虫等病害。此外,甜菜的褐斑、立枯病,谷子的白发病,玉米的黑穗病,土...
第一节 管理
第二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管理一、管理机构 1948年2月,业务股负责机务工作,下设3个拖拉机中队,以中队为单位进行机械化生产作业。第一中队队长孙洪波、第二中队队长钟喜文、第三中队队长孙洪勋。每个中队设3个小队共9个小队。1951年,机构改革,中队改称作业区,全场有7个机耕小队。1953年,实行...
第二节 队伍
第二节 队伍1948年初,从齐齐哈尔市招来的10多名汽车司机是农场第一批拖拉机驾驶员,他们成了农场农机事业的开拓者。第一批学员是1947年底从呼兰、双城两地招收的40名中学生,经过松江省营第一农场亚布洛尼拖拉机手训练班短期培训后,于1948年初回到农场;第二批是从沈阳招收的70名学员。两批学员在建...
第三节 装备
第三节 装备建场初期,农机具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1948年春搜集日本开拓团丢下的两台破旧拖拉机(1台万国牌、1台小松牌)和一些破犁烂耙;从牡丹江省求援运回几台沙克犁和园盘耙;1948年底东北全境解放,上级拨进一批战利品,包括万国、福特、法尔毛拖拉机和一些农具。二是1948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农...
«
1
2
...
8033
8034
8035
8036
8037
8038
803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