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作业
第四节 作业建场最初两年,机械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机械效率发挥的不好,除了翻地、耙地、播种外,其他田间作业主要靠人工或畜力。拖拉机负担耕地面积大,耕作粗放,草荒严重,产量低,成本高,经营亏损。1950年开始,春播和小麦收获实行联结作业,除草作业仍以人工为主。1951年,使用斯特兹—纳齐拖拉机联结...
第五节 革新
第五节 革新1948年开始大面积开荒作业,钟喜文、陈世富研制的木质镇压器,李兴环、刘文研制的木质联结器,成功地解决了机具不配套影响生产的燃眉之急。1950年,是技术革新项目最多的一年,在抗美援朝和支援扩建新场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董作才、刘福改装C—6收割机刀床,解决用机械收大豆的难题,加快收获进度,...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三章 畜牧业第一节 发展概况一、管理机构 1948年,业务股下设畜牧组,总务股设1名兽医。1949年,业务科统管畜牧组和兽医业务。1953~1957年,生产室设畜牧技术员和兽医。1958年,生产科设畜牧技师。1960年成立畜牧科,科长王庆祥。1962年,农垦局设畜牧师并成立兽医院,农场设兽医...
第二节 饲养繁育
第二节 饲养繁育建场以来,各类牲畜以舍养为主,实行舍养与放牧结合,设有简易牲畜圈舍。最初,按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制订的畜牧管理规程进行饲养管理。1956—1966年执行省厅制定的《畜牧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并参照红色草原牧场关于饲养役马、奶牛的管理规程,农垦局制定切实可行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在实践...
第三节 饲料
第三节 饲料精饲料主要是来自农场的原粮和豆饼、麦麸等农副产品。建场初期没有定量标准,80年代省厅规定饲料留粮标准,每年按标准留用。国家留粮标准是:每头种公猪300公斤、肥猪150公斤、马500公斤、奶牛750公斤、鹿25公斤、羊10公斤、禽25公斤。此标准只能满足实际需要的50~70%,不足部分用...
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建场初期,马、牛、羊、猪、鸡的疥癣病、马鼻疽、马爬窝、猪瘟、猪蹄疫、猪副伤寒、鸡新城疫、禽霍乱、鸡瘟等病疫都曾发生,危害严重。后来又传来牛结核、牛羊布病、口蹄病、猪丹毒、马3号病。兽医人员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对马牛疥癣利用滴滴涕擦剂、羊疥癣用硫磺和烟草水溶液等药液治疗。到1956年已...
第五节 队伍
第五节 队伍1948年,只有樊悦珩一人从事兽医工作,随着畜牧事业发展,技术队伍不断扩大。早期来场工作的有40年代的伪长春畜牧大学、伪长春兽医养成所、内蒙绵羊养成所、沈阳农学院毕业生吴显生、王家荣、高翼、李玉璋、赵文芳等;有50年代黑龙江农专、东北农学院、齐齐哈尔农校、佳木斯农校和扎兰屯农牧校毕业生...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四章 林业第一节 发展概况一、管理机构 1952年起,林业工作先后由作业科、生产室、生产科负责。1964年,农垦局成立林业科,科长史顺祥。1969年团生产股设林业技术员。1977、1978年,先后由基建办公室和农建办公室设专人管林业。1980年重建林业科,副科长赵金凯。1981年林业科同生产...
第二节 苗圃
第二节 苗圃一、分 布 农场第一个苗圃原是通北县县营苗圃,现一分场工副业队就是这个苗圃的原址。1952年转卖给农场改名通北农场苗圃,1953年转给红星农场经营。1958年农场办事处时期,改称赵光苗圃,农垦局时期改称前进苗圃。1976年恢复农场体制后称一分场苗圃。 1964年,全局各农场都建有...
第三节 林场
第三节 林场林场最早建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较大林场有幸福、缸窑、通北、红星等林场,最多时曾达到8个林场。农场派干部,设专人管理。场社分家后,随着国家林权上收,陆续归地方政府管辖。农场除保留少部分柞林养蚕外,场管的天然次生林地不多。 1984年,在场直苗圃的基础上筹建场直林场。从业人员42...
第四节 植树造林
第四节 植树造林1951年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在三作业站种植林带,以后逐年扩大面积,1952年达599亩。1956年,进行人机结合大面积营造防护林试验,用拖拉机牵引五铧犁开沟,人工摆树苗,效率高,节省劳动力,便于管理好成活,成林速度快。以后因造价高没有推广。 60年代植树造林掀起高潮。1963~...
第五节 果园
第五节 果园1952年,接收原通北苗圃后开始栽种果树。葡萄、草莓、树莓都试种过。 1958年定植了海棠、李子、黄太平、铃铛果等不下十几种。面积28亩,株行距6×6,每公顷277株,共植7755株,年产量4万余斤。60年代果产品曾大量销往外地。1958年,苹果嫁接试验获得成功。 1959年春,在全...
第六节 林业管理
第六节 林业管理建场初期,农场附近的天然林没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以后,在靠近农场土地附近的边缘林地林权不清或无人管理,农场主动保护国家林产资源,不乱砍盗伐。地方林场建立后,农场积极拥护国家林业政策和法令,主动接受地方政府检查和监督。“文化大革命”中,无政府主义泛滥,毁林现象严重。1982年,国务院颁...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五章 工业第一节 发展概况农场的工业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长期自给性生产逐渐过渡到商品性生产的发展过程;坚持为场内生产、生活服务的方向逐渐过渡到面向社会实行外向性生产的发展过程。 1948年最先在场部办起来的是因陋就简的小烘炉、小油坊、小磨坊、小粉坊、小豆...
第二节 工业门类
第二节 工业门类一、机械修配 机械修理业是从小烘炉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基本工业项目。1948年春,农场开荒建点前,为修复日伪时期遗弃的废旧农机具,由杨寿东、张树兴等人在一间175平方米的破草房里搭起一座小烘炉,用两台老虎钳子和5件手工具,进行简单的机具修理,做一些瓦斯焊、套螺丝、发电、打铁和钣金活...
«
1
2
...
8034
8035
8036
8037
8038
8039
804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