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运输
第四节 运输 清末民初,佳木斯以地利之便成为松花江下游水运中转站及粮食集散地。前来奔荒寻垦、淘金伐木及经商卖艺的流民多在此落脚,粮食、木材及日用杂货亦多由此进出。航运事业因之迅速发展。俄国黑龙江商船公司及中国戊通航运公司等经营的大型客货船舶定期往来。1919年,戊通航运公司在佳木斯设立事务所,管理...
第五节 水运工业
第五节 水运工业 合江船舶修造厂 1958年成立,为合江航运局下属企业。有职工97人,各种机床15台。厂址在佳木斯港务局院内,厂房面积1 000平方米。1960年造船1艘,60吨级;修船180艘(次)。1962年造船1艘,53吨级;修船153艘(次),实现工业产值31.2万元,商品产值54万元,收...
第六节 经营管理
第六节 经营管理 新中国成立以后,佳木斯地区水运事业发展迅速,经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营管理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85年,港航部门均进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局(厂)长负责制,强化行政管理系统和生产指挥系统,生产经营方式由单一的运输生产型变为综合生产...
第四章 航空
第四章 航空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加强殖民统治,大力扩展航线。在佳木斯先后修建机场 4座,成为伪满洲国东北部一个重要的航线交汇点。日本投降时,机场均遭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和发展人民航空事业。50年代初,将旧机场简易修复作护林机备降场。1958年成立佳木斯民用航空站,经营佳木斯经依兰至哈尔...
第一节 机场
第一节 机场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关东军驻佳部队先后在市区东西部修建4座机场。其中位于今三合、万发屯的 3座机场,1945年日军败退前,自行破坏。苏联红军进驻后,又将机库全部炸毁。东蒙古力机场遭破坏程度较轻。1950年经修复,作为哈尔滨民航站护林机备降场使用。1958年,佳木斯民航站成立后开始正规建...
第二节 航线
第二节 航线 1932年 9月伪满洲国航空株式会社成立后,相继在东北境内各主要城市设立支所,大量开辟航线。同年11月通过佳木斯的第一条航线哈尔滨经佳木斯至富锦线通航。此后,航线迅速延伸扩展。至1940年,通过佳木斯机场的主要航线共计 6条,南至大连,北达漠河,纵贯全东北。佳木斯与汤原、鹤立、萝北、...
第三节 客货运输
第三节 客货运输 东北沦陷时期,各机场均以军用为主,主要运输军政人员和军用物资,有余隙时代办少量民用航空业务。新中国成立后,航班以民用客货运输为主。1974年,航站在市区和平街设民航售票处,并负责接送乘客。1960年客运526人,货运17.3吨。1966—1970年,年均客运162人,货运 47....
第四节 专业飞行
第四节 专业飞行 农业飞行 农业飞行始于1958年,第一个作业地点是友谊农场。当年作业面积3.48万亩,累计飞行时间42小时 7分。1967年,佳木斯机场成为合江地区及黑龙江省东部农业飞行的中转站和集中待命地,安—2型机停放多达20架。年作业面积增加到92.3万亩,累计飞行时间904小时。进入80...
第五节 航务管理
第五节 航务管理 管理机构 1932年东蒙古力机场建成后,伪满洲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机场内设置支所,负责管理机场。1944年,支所共有职员30人。1945年日本投降后,自行瓦解。1958年佳木斯民用航空站成立,隶属民航北京管理局,有职工29人。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航站撤销,机场由市航空俱乐部代...
第十一编 邮政电信
第十一编 邮政电信 明代,佳木斯已有旧式通信,实行驿传制。来往文书由海西东水陆城站驿传寄达。现代邮电通信事业始建于清末民初。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野战电信队架设由哈尔滨经依兰、佳木斯、富锦至同江的电报线。1908年,佳木斯随之设立报房。民国年间,陆续增设邮政局、电话股份有限公司、长途电话局等机构,形...
第一节 邮路
第一章 邮政第一节 邮路 元明时期,中央朝廷为加强对黑龙江流域奴儿干地区的统治,开辟海西东水陆要道,沿途设置数十所城站,驿传寄达文书。其中佳木斯附近有阿陵(今郊区敖其镇)和柱邦两站。清朝末年裁撤,往来文书由官府责令游巡队及四乡巡警传递。1912年邮政局成立之初,亦无固定邮路。一应公件,均专程递送,...
第二节 网点
第二节 网点 1912年佳木斯邮政局成立后,在城镇交通要道及郊区集镇设置信柜,代办邮政业务。划投递区段2个,配信差2名。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佳木斯邮政局由三等局升为二等局,辖兴山、莲江口等3个代办所,有员工6人。1939年新建邮政局局舍,局内设邮便、储汇、保险、庶务4课,员工计百余人。下辖...
第三节 函件
第三节 函件 1912年邮政局成立后,即开办函件业务。1932年 4月,国民党南京政府对伪满洲国邮政发布封锁令,邮务停办。1934年恢复办理邮务。1935年,函件业务发展,开设种类增多。有信函、明信片、新闻纸(分平常、立卷、总包三类)、书刊、盲人读物、贸易契约、商务传单、特种函件(挂号、快递、平快...
第四节 包件
第四节 包件 1912年开始办理邮政包裹业务。收寄普通包裹、保价包裹、快递小包、大宗包裹等,主要寄往火车、轮船和汽车通达的地方。伪满洲国时期,邮政局内设包裹系,每日处理进出转口包裹约3 000件,其中寄出包裹500余件。1945年8月后,因战争曾一度停办包裹业务。1947年4月开办区段小包保价业务...
第五节 汇兑
第五节 汇兑 1912年,市邮政局开办汇兑业务。邮局为汇款人开具汇票,用挂号信寄交收款人。收款人持汇票到兑付局领款。伪满洲国时期,邮政局设储汇课、保险课等机构,同时办理汇兑、邮政储金和人寿保险业务。使用不同面额汇票,汇费为 5‰。光复前后停办汇兑业务,1947年恢复。邮局与银行分工,邮局以零星汇款...
«
1
2
...
9246
9247
9248
9249
9250
9251
925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