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作物与产量
第二节 作物与产量 一、作 物 萝北的种植业始于清末的太平沟,因其采金工人不断增多,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当时有84户农户,刨了73垧地,种植谷子、糜子、油麦、土豆和部分蔬菜,用以自食和出售。由于采金中多数人染有大烟瘾,部分农户改种鸦片,用鸦片换取黄金。因此,一时鸦片和蔬菜,成为当时农...
第三节 耕作制度
第三节 耕作制度 萝北在建国前是沿用传统的旧式农具、旧方法耕作。整地不细,有的茬子不刨不搂就播种或者在播种前用捞子①捞倒茬子。随后用木犁破茬,实行大垄耕作,土质不平不细,耕作层浅,不保墒,耕作简单粗放。播种,初荒地,头一、二年用手撒糜子或在犁片上埯大豆,连作二、三年后再种玉米、谷子或杂粮。熟地种...
第四节 种子
第四节 种子 清末民初,由于初荒地凉,主要播种谷类、麦类和大豆。谷类有小粒黄、六十天还家,小黑糜子、大白黍;麦类有油麦、燕麦、大麦和荞麦;大豆有大粒黄、猴顶盔。种子混杂,抗灾能力不强,产量极低,从民国 5年到日伪统治时期,作物品种增多,并开始大量播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玉米有金顶子、黄金塔、...
第五节 作物保护
第五节 作物保护 解放前地广人稀,杂草丛生,农作物常发生病虫害。地下病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拟地甲等;杂粮害虫有粘虫、草地螟、玉米螟大豆食心虫、青菜虫、蝗虫等。病害:小麦有麦锈病、白粉病、病毒病、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大豆病害有灰斑病;水稻的稻瘟病,玉米有黑穗病,蔬菜病害有猝倒病和立枯...
第六节 栽培技术
第六节 栽培技术 自有农耕以来到解放初期,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基本相同。新开荒用手撒子( 一般撒稷、糜或大豆 )不铲不趟。二、三荒地种大豆为多,一铲一趟或者砍大草、熟地两铲两趟,有的搞三铲三趟。所以有句“毛撸两遍吃饱饭”的说法。 1952年组建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始推广农作物栽培技术,开展了等距离宽...
第七节 蔬菜
第七节 蔬菜 一、蔬菜生产 清末和民国期间萝北初入人口开始种植蔬菜,自种自食。伪满洲国伪县城附近居民,种植菜类除自食外,余者挑到市上出售。 建国后仍是县城附近农民种植蔬菜,自食外供应市场。品种贫乏,供不应求,价格涨落不定,市民吃菜没有保证。1964年由县食品公司代管组建了一个菜队。当年种了 ...
第八节 果树
第八节 果树 解放前肇兴、团结、名山、太平沟等地的居民,在住宅附近栽培少量李子树和杏树。经过多年栽培,大红袍和小黄李子能适应本地气候,产量较高,甜酸可口,到收获季节除自食外,少量上市。杏树果实苦涩,产量极低,逐渐淘汰。 解放后,人民政府号召自己动手培育果树,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同时组织人力...
第九节 肥料
第九节 肥料 清末民国时期,初辟新荒,根本不上粪,日伪时期大户人家,耕地多,牲畜多,重视了粪肥使用,把厩肥积成堆发酵用到经济作物和菜地中去,玉米开始抓把粪。 建国后,人民政府组织农户开展积肥活动,并号召不要白子下地,开始重视积肥施肥,粮食产量明显上升,所以农民们说:“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庄稼...
第十节 经营管理
第十节 经营管理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和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不同阶段。 一、财务管理 互助组时期,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土地,由于生产资料不足,便自愿组成生产互助组织。它在劳动组织上是自愿互利、换工插具、人合心马合套,也就是各种各的地,打粮卖钱是自己的,不具备统一财务管...
第十一节 土地管理
第十一节 土地管理 建国前地广人稀,土地管理极其松懈,建国初10多年,只抓土地开发,不注意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地的浪费(1963年以前,农村平均每户占房宅地1 125平方米,县城居民房宅占地部分超过1 000平方米),致使水土严重流失,风沙为害。鉴于此种状况1964年成立了萝北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对...
第一节 农机具
第三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农机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兴东兵备道倡导放丈招垦。次年一向在美国旧金山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粤商陈国圻,闻讯回国兴办兴东垦务公司,承领了大片荒原,集资16万元从美国购置了拖拉机和犁、耙等农机具进行开荒,当时被称为“黑省农业之倡”。 民国 3年(1914年)设...
第二节 农机管理
第二节 农机管理 一、国家办站时期 1956年 2月15日经黑龙江省批准建立萝北拖拉机垦荒站,受省直接领导和管理。建站时配有大中型拖拉机38混合台和一批农具。这些机械大都来自苏联、捷克和东德几个国家。所以机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全部照搬苏联的管理模式,套用苏联完整的机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机械定额...
第三节 农具改革和推广
第三节 农具改革和推广 1952年开始在生产工具上进行了一次革命,使用推广马拉双铧犁、单铧犁、铁齿耙、镇压器、铲趟机、马拉播种机和马拉收割机。这些新式农具很适用,很受农民欢迎,迅速推广开来,废除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弯弯犁和笨重的旧农具。 1959年的大跃进期间又一次农具改革在境内开展起来,由于提...
第四节 机械化程度
第四节 机械化程度 于1956年建立拖拉机垦荒站时,配有大中型拖拉机32混合台和重耙双列耙等农具,主要是进行开荒,除老村屯还使用畜力少量开荒外,新建村屯和农场全部使用机械开荒,机械开荒已达90%以上。 1958年县场合一,机械力量占主导地位,但也以开荒为主;同时开始使用机械翻地、耙地、播种、镇...
第五节 机械供应
第五节 机械供应 萝北县在1962年以前农业机械、机械配件等物资统由农场总局层层下拨。1962年县场分开后农场部分仍由原渠道负责供应;而县属部分,则由县生产资料站供应。非田间作业的锄草机、粉碎机、制米机、磨面机、榨油机、脱谷机等,除县生产资料站经营外,县供销社和各公社供销社也同时经营。1982年...
«
1
2
...
12823
12824
12825
12826
12827
12828
1282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