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1949—1957年)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末是国民经济全面恢复时期。在这个时期 中,松江省和原黑龙江省的省委、省政府,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和三中全会精 神,大力恢复工农业生产,发展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同时也开始着手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作,以便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战争创伤,黑龙江地区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 业生产水平低下,解放战争期间,一切为了前线,抓紧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重建。1948年 11月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大军入关,黑龙江地区,全力转向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东北全境已无战争,百万大军已...
第二节 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随着土地改革任务在全国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 期总路线和总任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 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第三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黑龙江省发展地方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全省人民的艰苦努力,五年计划四 年完成。经济效果比较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 一、基本建设 “一五”计划期间,全省工业建设发展迅速。5年中共建成2400多个项目,其中限额以上 的工程122个;属于苏联援建...
第三章 社会主义经济在曲折中前进(1958—1966年)
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当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八大二次会 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 了全国人民要求尽快摆脱贫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愿望,但夸大了人的主观意志和主 观努力的作用,违背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
第一节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一、生产建设的新高潮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进入1958年以后,城乡各条 战线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农村掀起了以兴修水利、改革农具和积肥为中心的生产高潮。1958年2月份,全省参加水 利建设,积肥送肥和从事各项副业生产的人数已达到250万人。到...
第二节 开发油田,开垦荒原
一、大庆油田的开发50年代初期,在松嫩平原开始进行石油地质普查。1959年9月26日, 在庆祝建国10周年“大庆”的前夕,位于大同镇附近的一口探井喷出了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为庆祝中国第一座大型油田的开发,油田命名为“大庆”。为迅速开发大庆油田,1960年2月 ,中共中央批准石油部在大庆地区组织勘...
第三节 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苏联政府 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退专家,农业又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出现 了严重困难。因此,1961年1月14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下简称“八字...
第四节 国民经济在调整中前进
1962年10月下旬,全国计划会议提出,1963年要继续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 针,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把支援和发展农业放在第一位。1963年9月, 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将第三个五年计划推迟,从当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作为今后发展...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正值全国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 五年计划(1966—1970)和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这个时期,由于“文化大革 命”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左”倾错误,特别是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罪恶活动, 导致社会动乱,经济停滞。...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
一、“造反”夺权使经济活动瘫痪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宣布“文化大革命”正式开 始,6月中旬,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学生走出校园“造反”。接着,全省各地成立了各种名目的 “造反组织”,把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上自省委书记,下至工厂里的工段长、农村中的 生产...
第二节 工农业生产在极端困难中发展
10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给黑龙江省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广大干部、 群众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顽强斗争,使这种破坏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国民经济有所 发展。工农业年总产值从1966年的140.7亿元增长到1976年的234.9亿元。全省粮豆薯总产 量实现较稳定的增长;工业生产,尤其是...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折(1976—1985年)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10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 。在当时的大好形势下国民经济本应得到很好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当时主持党和国家工作 的领导人继续坚持“左”倾指导思想,经济工作又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黑龙江省的经济工 作也受到很大影响。 1978年12月召...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一、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的头两年,由于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 省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得到初步恢复,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工作初步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1977年和1978年全省工业的增长速度都在8%以上。其中1979年钢产量达到了54.74万吨, 比...
第二节 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一、全省工作重点转移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 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 会的口号,并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和建国以来由于“左”倾思想造成的错误。全会 对造成经济工作两年...
«
1
2
...
3189
3190
3191
3192
3193
3194
319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