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章 粮油质量管理
黑龙江地区粮食质量管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 制定和执行粮油质量标准,建立粮油检验网络,到1985年,全省粮油质量管理基本实现了规 范化。
第一节 质量标准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没有正式的粮食质量标准,国营粮食企业收购粮食,一部 分沿用伪满粮食收购质量标准,一部分按卖方质量优劣临时定等。 1950年,原黑龙江省粮食公司制定了大豆、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稻谷、小杂粮、 小油料检验标准。以纯粮率、夹杂物、尘芥、不完善粒、水分等项目指标定等...
第二节 质量检测
一、任务与职权 1951年,黑龙江省粮食公司在《化验保管工作条例》中提出粮油质量检测任务:根据粮 油检验标准和操作方法,在粮油收购、销售、调运过程中,公正地评定粮油品质、使(食) 用价值,体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正确执行粮油“依质论价”政策;在粮油保管贮 藏工作中,指导保管、晾晒,...
第四章 财务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粮食财务部门在粮油商品流通中,始终肩负着服务 和监督的双重职能,并对粮油购、销、调、存和加工等业务活动起着促进和制约的作用。30 多年来,全省粮食部门在有计划、合理调度和运用资金方面,在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 益,保护国家财产安全方面,在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方面...
第一节 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 1948年,黑龙江地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实行报帐制。粮食企业所需购粮资金由上级拨给 ,所需费用实行预算拨款制。中国粮食公司东北区公司为一级核算单位,业务垂直到县。省 、市、县公司均为报帐单位。 1950年12月,黑龙江地区省、市公司变为独立核算单位,通过当地...
第二节 资金管理
粮食企业资金按其在粮油商品流通和加工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形态不同,分为流动资 金和固定资金。还有特定用途的专用基金。 一、流动资金 (一)流动资金来源与占用 黑龙江省粮食企业流动资金来源,除国家财政拨给一部分外,主要是银行贷款。1953年 ,黑龙江地区粮食企业国家流动资金...
第三节 费用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粮食部门始终坚持“确保商品流通需要,切实节约 开支”的原则,加强了费用管理。从50年代到80年代,省粮食厅(局)对粮食商品流通费用 开支始终严格管理,采取了许多措施,从上到下采取了计划控制、分口管理、逐级核算、定 额包干、专项拨款、定额管理等办法,使费用开支得到了...
第四节 财政补贴
从1953年到1985年,黑龙江省粮食企业经历了由盈利到亏损,由上缴利润到政策性补贴 的过程。全省粮食企业50年代能够做到对国家上缴利润,主要是当时粮油销售价高于收购价 格,有合理的购销差价收入。同时,与粮食部门坚持开展增产节约,加强经济核算是分不开 的。进入60年代,由于多次调高粮油统购价格,...
第五章 劳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黑龙江、松江两省商业厅所属粮食公司与财政 厅所属粮 食局在劳动工资管理上包括招工、任免干部、调配职工等,均由各系统业务主管部门统管。 1951年后逐步实行薪金制,工资执行东北人民政府制定的标准,由两省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 落实到县基层单位。 1952年,黑龙江...
第九篇 机构队伍
黑龙江地区从古代到民国时期,都设有机构或地方官吏管理粮食,主要负责常平仓的粮 食储存和调拨。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控制粮食,建立了专门管理粮食的机构,对 粮油实行全面统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级人民政权先后建立,粮食管理和经营机构随之组 建。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粮食行政与企业机构进一步建立健...
第一节 省级粮食机构
第一章 粮食机构 黑龙江地区从唐朝渤海国时就设有机构管理粮食,当时的司藏寺主管粮食仓储,大农寺 负责营田和农村粮储事务。到了辽、金和元代,黑龙江地区的粮秣由各路、府、州、县行政 官员执掌。公元1409年(明永乐七年),明朝在黑龙江地区设有奴尔干都司,内设经历司, 粮食由经历官员负责。清代,168...
第二节 地(市)、县粮食机构
黑龙江地区从唐代渤海国至民国建立以前,各府、州、县的粮秣由其行政官员执掌。到 1914年(民国3年),各县组建了县行政公署,粮食政务由县公署实业科管理。1929年(民国 18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内设一科、二科,粮食业务由二科掌管。东北沦陷时期,黑龙 江地区共设5市:哈尔滨市公署下设实业处,齐...
第三节 基层粮食企业机构
一、粮库 粮库主要担负宣传贯彻执行国家粮油质价政策和粮食接收、储存、晾晒,集运、外调、 出口、经营管理等项任务,是独立核算单位。粮库同时承担着粮食购销价格倒挂、政策性亏 损,扭亏增盈等工作。公粮仓库主要承担公粮接收、保管、调运、供应、军需等任务。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接收公粮和收...
第一节 组成状况
第二章 职工队伍 一、队伍变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的粮食管理和经营机构相继建立,职工队伍开始形成。队 伍组成有来自关内老解放区和从财经部门调入的干部;有接收私营火磨、油坊、米厂、粮栈 的留用人员;有从社会上和学校招收的新职工。到1951年,黑龙江地区粮食部门共有职工16 662人...
第二节 职工教育
全省粮食部门的职工教育是从扫盲识字班开始的,以后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文化学校、职 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这些学校为粮食部门培养和输送了专业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初步 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政治思想觉悟、企业管理能力、业务技术水平和文化科学知识,促进了粮 食工作的发展。到1985年,职工教育已形成了专业门类比...
«
1
2
...
3346
3347
3348
3349
3350
3351
335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