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氏族姓氏人口
一、氏族 17世纪清朝统治之前,鄂伦春族还存在着较完整的父系氏族公社——“穆昆”形态。“ 穆昆”,鄂伦春族解释为含有“兄弟们”或“子孙们”的意思,即同一父系血统的人们的共 同体。每个“穆昆”氏族均有一个氏族长,叫做“穆昆达”。“穆昆”制度的内容:生产资 料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实行严...
第三节 反帝爱国斗争
一、反帝斗争 17世纪中叶,1665年(康熙四年),沙俄侵占黑龙江上游北岸雅克萨城,烧杀抢掠鄂伦 春族等游猎民族。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军收复雅克萨城,鄂伦春族士兵565人参加了 雅克萨战役,取得了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19世纪中叶,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
第四节 定 居
抗日战争胜利前,鄂伦春族从事游猎生产,由于长期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 和剥削,始终过着居无定址、宿无房舍的游动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初期,黑河地区的300余户鄂伦春 族还分散在50余处,住着极其简陋的原始住房——“斜仁柱”(撮罗子),并随着狩猎季节 的变化而不停地游动。这种游动生活和居住条件,不仅...
第一节 协领公署 分署
第二章 民族平等 1947年春,鄂伦春族沿用清朝“鄂伦春协领公署”名称,成立了“黑河鄂伦春协领公署”, 地委书记岳林兼协领。呼玛、逊克两县成立协领分署,瑷珲县由协领公署派驻政治指导员,组 织生产活动,配合解放军剿匪,保护金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黑河鄂伦春协领公署设办公室...
第二节 民族乡民族村
1957年,鄂伦春族聚居地方,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工作问题”的有关规定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3个鄂伦春族乡:呼玛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爱辉县新生鄂伦春 族乡、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族乡。1958年由新鄂乡划出新兴村成立新兴鄂伦春族乡。后均改为 人民公社。 到1985年,黑龙江省鄂...
第三节 民族平等团结
一、人民代表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1953年建村定居后,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选举法”有关规定,1954年补选省人民代表2人。呼玛、瑷珲、逊克、嘉荫鄂伦春族聚居 县,分别补选县人大代表11人。此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有鄂伦春族代表参加。 ...
第四节 民族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尽早改变鄂伦春族地区的后进面貌,派一批汉、 满、达斡尔等族干部到鄂伦春族地区工作,有的被敌人杀害,献出宝贵生命;有的积劳成疾 病故。 党在培养鄂伦春族干部时,首先任用了一批在鄂伦春族群众中有威信、有影响的领袖人 物(旧佐领、队长),工作上尊重、信任,有职...
第一节 狩 猎
第三章 经 济 一、狩猎工具与产品 猎枪是鄂伦春族狩猎主要工具。17世纪以后,火枪逐步传入鄂伦春族地区,直至清朝前 期,鄂伦春人在狩猎生产中还是弓箭与火枪并用。18世纪中叶,火枪取代了弓箭,成为主要 的生产工具。19世纪末,最先传入的步枪是“别拉弹克”,俄式单响枪。清朝末年,“别拉 弹...
第二节 农 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库玛尔路哈尔通和毕拉尔路双合镇等半山区个别部落,在周围民族 影响下,开始经营农业。1869年(清同治八年)墨尔根城附近,就有10来名鄂伦春族人耕种 农田。 民国初期,政府对鄂伦春族采取“弃猎归农”、“收抚”政策,拨出大量荒地作为生计 地,并拨给定居建筑费、垦荒费和牛...
第三节 林业牧业
一、林业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世居大小兴安岭,在护林防火上,为保护大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 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十八站、创业、庆丰3个鄂伦春族村,地处十八站林业局施业区 ,以林为主,多种经营。1984年5月成立林产公司,到1985年共清林1.2万亩,生产原木80...
第四节 其 它
一、产品交换 历史上,鄂伦春族从事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依赖产品交换,私有观念淡薄。 17世纪中叶,清政府向鄂伦春族征收貂皮作贡品,猎品也开始作为产品进入市场。在固 定地点设“贡市”、“互市”,官方“安达”按“身高五尺者岁纳貂皮一张”的规定收纳“ 贡品”,鄂伦春等狩猎民族交贡...
第一节 教 育
第四章 文 化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在鄂伦春族地区办学堂。1915年,毕拉尔路于车陆创办鄂伦春小学 1所,学生32人(官府供给)。同年,库玛尔路于宏户图屯设立初级小学1所,共有男学生30 人(最大18岁),校长边瑾,教员李娥。1923年,呼玛县于布拉沟口干罗甸子成立了“栖林 学堂”,收鄂伦春族学...
第二节 文学艺术
一、民间口头文学 鄂伦春族在漫长狩猎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许多神话故事、童话、歌谣、谜语、谚语等题 材和内容各异的民间口头文学。 故事。多是表现颂扬美好、诅咒丑恶、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反抗精神,借助神的力量 ,征服自然和邪恶的愿望,如《三仙女》、《毛意教训安达》、《阿依吉伦和伦吉善》...
第三节 卫生体育
一、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鄂伦春族从事游猎生产,长期漂泊不定,生活条件恶劣,卫 生条件落后,许多人患有胃肠病、气管炎、结核病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妇女缺乏妊娠、分娩 卫生常识,多数患有妇女病。没有医药,只好求神问卜,依赖“萨满”,非但不能治病,反 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东北沦...
第一节 语言文字
第五章 语言风俗宗教 鄂伦春族有语言无文字。过去曾用满文,现在通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元音15个,分长短,14个格 ,辅音18个,民族内部均用本族语言,无文字。 过去白天用太阳辨方向,晚间用北斗星辨别东西南北,用月亮圆缺计算农历初一、...
«
1
2
...
3360
3361
3362
3363
3364
3365
336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