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农机具供应
第一节 农机具供应 一、经营部门 1960年,伊春农机物资由伊春商业局五金交电公司生产资料站经营,后由农业局物资站经营。1963年,伊春市农机供应站成立。1966年初,农机站改为市(地)农机公司。 伊春市农机物资供应一直由站、公司专管。1985年,市农机公司由二级站变为三级站。有职工85人,设...
第二节 农机具应用
第二节 农机具应用 林区开发建设初期,农业生产比较粗放,生产工具主要是弯钩犁、引用苏联和日本的马拉“洋犁”,马拉播种机和收割机,脚踏脱粒机。 1958年,市政府从国营对山农场抽调1台链轨拖拉机及配套农具,选派了有工作经验,热爱农机事业的干部和青年8人,成立伊春第一个机耕队,当年在南岔局开荒800...
第三节 农机具革新
第三节 农机具革新 1949~1957年,农机具以革新改良旧农具为中心,重点是改良春耕农具重耙和夏锄农具铡草机。 1958~1960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迅速在农村开展农具改良运动的指示》、《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全市掀起了全面改革各种生产、生活工具的群众运动。提出轴承化、线索化、...
第四节 农机管理
第四节 农机管理 1958年,伊春市政府决定从国营对山农场抽调1台东方红一54拖拉机,成立了伊春市区第一个国营机耕队。建队初期,农机管理主要是沿用苏联和国营农场的一些管理办法,推行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机站内部经济核算和车组定额核算管理制度,还结合贯彻农业部《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暂行机务...
第六章 水利
第六章 水利 1949~1961年,随着林区的开发和土地的垦殖,为解决蔬菜生产,南岔、大丰、西林、伊春等地一些农户打土井,用马拉解放式水车灌溉水园子。共打土井156眼,安装马拉水车135台,灌溉面积900亩。 1962~1967年,在伊春、南岔、友好、五营、翠峦、乌马河、美溪、西林、大丰、带岭等...
第一节 勘测设计
第六章 水利第一节 勘测设计 1972年前,农田水利工程由农业局水利科负责勘测设计和施工。1973年,筹建了水利勘测设计队共4人。1975年,正式成立水利勘测设计队编制8人。当年承担了南岔浩良河镇骆驼山水库地形图测绘任务。1976~1979年,人员增加到12人,承担南岔区骆驼山水库、友好区青山水库...
第二节 防洪工程
第二节 防洪工程 解放初,伊春无防洪工程。50年代后,林区城镇建设多在河流沿岸且速度快,防汛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到1985年,全市修建防洪河堤长155.7公里,其中城镇堤防117.5公里、农田堤防38.2公里、汤旺河堤防71.6公里、其它河流堤防84.1公里。其工程防御中小洪水尚可,防御大水尚难。 ...
第三节 灌溉工程
第三节 灌溉工程 一、自流引水灌区 1942年,汤原所辖的浩良河北阳村有几户朝鲜族人在柳树河上,用木材和石头修拦河坝,引河水自流种植水稻600亩。1945年,带岭、南岔范围内仅有6处小型自流灌区,主要分布在浩良河、晨明、桦杨和带岭,灌溉水田2100亩。1949年,对日伪时期修建的6处小自流灌区进...
第四节 治涝
第四节 治涝 一、涝区 伊春易涝地,主要是两山夹一沟的草塘、山脚下和河流两岸较为平坦的水湿地、塔头甸子及白浆土和灰粘土较多的耕地。涝洼地、局部“尿炕地”分布面广、零星,超过万亩的只有克林涝区1处。易涝面积随土地开垦面积增加而增加,1975年为12.9万亩,除涝面积为9.66万亩。1982年,涝区...
第五节 水土保持
第五节 水土保持 伊春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4.8%以上。建国后,随着林区的开发,森林被大量采伐,土地被开垦,人口剧增,城镇及各方面建设,人的生活、生产活动等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并造成水土流失。截至1985年统计,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19.6万亩。其中,坡耕地面积12.5万亩,荒山荒坡面积7.1万...
第六节 塘坝及小水库
第六节 塘坝及小水库 一、塘坝 随着菜田灌溉的发展,各区局利用山区地形条件修建了一些小塘坝工程。第一座塘坝是1973年双丰林业局曙光林场修建的,设计库容2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00亩,实灌面积100亩。1974年,南岔区战斗二队和四队各修塘坝1座,设计灌溉面积300亩,实灌菜田300亩。19...
第七节 防汛
第七节 防汛 一、防汛组织 1953年,县政府成立临时性的防汛指挥部,各基层也相应成立临时机构。1967年,防汛和防火工作合在一起,统由军事管制小组和市生产指挥部负责。1971年,防汛工作由农业局主抓,成立防汛办公室,人员编制3~5人。防汛期间,临时抽调水文、气象等有关部门参加。1975年,成立...
第八节 水文观测
第八节 水文观测 一、水文机构 1957年,伊春市水文中心站始建。1959年,市水文中心站与气象站合属办公,成立市气象水文总站。1962年,气象、水文分开,由省水文总站领导,设立伊春水文分站。1968年,水文站下放地方管理。1970年,铁力、嘉荫2县水文站移交伊春水文站领导。1980年,恢复伊春...
第七章 乡镇企业
第七章 乡镇企业 伊春乡镇企业发展较晚且规模小。1956年,伊春镇东升、黎明、扶林等农业生产队建粉坊、铁匠炉各3处,代销店1处;南岔镇晨明、梧桐、振兴、永发、永兴等地建粉坊5处、豆腐坊4处、铁匠炉5处和人参场1处。其多系手工作坊,社员3~5人不等,资金1~2万元不等,设备原始简陋。1958年“大跃...
第一节 分布与结构
第一节 分布与结构 一、分布 伊春乡镇企业,以城镇为骤集点,并逐渐向乡村扩散,1977年前,多分布在伊春、南岔区及铁力、嘉荫县城。本年,无工乡占56%,无工村占99%。1977~1983年,铁力、嘉荫两县发展了一部分乡镇企业,市区从二轻和街办工业中划出一部分乡镇企业。由此,全市各区(局)遂有乡镇...
«
1
2
...
8957
8958
8959
8960
8961
8962
896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