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理发业
第五节 理发业 1949年,由陈庆瑞、田广德等3人合资的第一家私人理发店成立(店址在伊春林机厂处)。到1955年,先后成立了10家理发店,主要有“仪济理发店”、“云同理发店”、“欣荣理发店”、“春林理发店”等,从业人员共50多人。烫发业在此间形成。同时,各林场和经营所相继成立了职工理发店,并组织人...
第六节 照相业
第六节 照相业 1950年5月,伊春第一家丽华照相馆正式开业,1955年,科达照相馆、松林照相馆也相继开业,3家私营照相馆从业人员8人。1954年,友好区新光照相馆开始营业。1956年,照相馆实行公私合营。伊春区合营后为美峰照相馆和丽华照相馆2家,职工人数增加到19人,有技工8人。年底2家照相馆营...
第七节 冷饮业
第七节 冷饮业 1955年,县第一家私营冰棍厂成立。到1958年,各区局所在地相继成立了冰棍厂,品种也逐步增多,有冰棍、冰糕、雪糕、格瓦斯等。1960年,国营“雪丰冰棍厂”成立,有职工17人,设备有大小型2台冷冻机,500多个冰棍帘子,厂房总面积320平方米。此时,各区局所在地也相继办起了冷饮店、...
第八节 洗染业
第八节 洗染业 1955年,第一家个体“光明浆洗房”成立,人员5人,负责人张金禄。经营项目有浆、染衣物,刷洗毛料,毛料织补,烫熨等。使用工具简单,有“人工甩干桶”、“火烧熨斗”,月均盈利额310元。但由于居民对洗染一向兴趣不高,营业额有限,后由于店址被占,洗衣店关闭。 1980年,全市洗染厂网点...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三章 供销第一节 管理体制 1949年2月,人民群众为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由刘福等人自筹资金,在伊春建起了第一个合作社。浩良河、南岔等地亦相继建立了基层供销社和消费合作社,归汤原县供销社管辖。1953年,成立伊春县联社。1955年,县政府对商业流通机构进行了调整,制定了“伊春林区商业调整方法”和...
第二节 购销与储运
第二节 购销与储运 一、商品购进 (一)进货渠道 1952年前,基层供销社和消费合作社经营的商品都是自行采购,采购地点主要是佳木斯、汤原等地。从1953年始,主要从当地国营商业批发部门进货。1956年,林区供销社建立批发站,省二级站进货。各基层供销社和消费合作社,主要从当地批发站进货,少量三类...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三节 企业管理 一、民主管理 供销社通过社员代表大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监事会、理事会进行管理。 1949年,汤原县伊春村第一个合作社成立,群众选刘福为经理并推选职员3名。合作社的经营面向群众,受群众监督。县联社成立后,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审议重大事项,理事会主持日常事务,监...
第四章 粮食
第四章 粮食 1952年,林区吃商品粮人口有145454人,粮食销量为68825吨(未统销)。1960年,吃商品粮人口增加到535197人,粮食销量增加到145550吨,比1952年增长了2.1倍。50~60年代,林区生产的粮食,除留口粮、种子和饲料粮外,商品量很少。此时粮油加工投资规模小,且技术...
第一节 经营机构
第一节 经营机构 1952年,中国粮食公司松江省伊春森林公司成立。同时,设立伊春经营部,并相继在带岭、翠峦设营业部。在南岔、大丰、美溪、乌敏河等地设粮食驻在员。其时,粮食系统共有职工113人。12月,县政府设粮食科。随后,中国粮食公司松江省伊春森林公司更名为伊春县粮谷储运公司,与县粮食科合署办公。...
第二节 收购
第二节 收购 1953年11月,粮食自由购销改为统购统销,本地产粮食纳入国家收购计划。1954年,收购粮食实行“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的政策。采取群众自报余粮数与卖粮数,经民主评议后由国家按数收购的办法。 1955年8月,实行“三定”政策,即(定产、定购、定销)。定产、定购3年不变,定销...
第三节 供应
第三节 供应 1952年前,林区的粮食供应由林业企业、供销社和个人自由经营。1953年始,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统销)。 一、口粮供应 (一)粮食定量 1954年1月~1955年7月,实行定额控制,凭证购买的办法。当时,控制定额是每人每月16公斤,在清查人口的基础上,以不超过控制定额为前提,由单...
第四节 议购议销
第四节 议购议销 1963年4月,为消除3年困难时期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补充缺粮户的不足,平稳粮价,活跃市场,开展了议价粮销售业务。开始,由粮食部门按每人每月0.25公斤指标控制,把成品粮拨付给饮食业制作熟食销售。1964年4月,粮食部门开展了议价成品粮销售业务,销售指标按人月0.75公斤控制,只准...
第五节 粮食储运
第五节 粮食储运 一、调运 在扭转“南粮北调”精神指导下,本地区基本调入本省生产的粮食。 60年代前,本市没有粮油工业,调入的粮食基本是成品粮,随着自有加工能力的增强,逐步扩大了原粮调入。 1967年前,按行政和经济区划,调入绥化、海伦和哈尔滨一带的粮食。以后,省粮食厅调整粮食调运流向,本市...
第六节 粮油加工
第六节 粮油加工 1959年前,伊春的粮食加工只有1处小火磨,原粮时有时无,电时供时停,没有形成生产能力;制油只有伊春酱菜厂的1个制油车间,由粮食部门供应原料,实行委托加工,设备陈旧,人工操作,产量甚微。本年,市粮食部门把基本建设的重点转向粮油工业。粮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
第七节 饲料
第七节 饲料 1954年前,林区饲料、饲草由粮食部门采购、集运、供给。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时,饲料供应纳入计划轨道,由粮食部门统一经营管理。 1956年,饲料用粮实行分类定量供应。其标准为重役马、骡,口日供应精料2.5公斤,轻役马、骡,日供精料2公斤;一般用马、骡每日供精料1.5公斤;役用牛、驴不分...
«
1
2
...
8959
8960
8961
8962
8963
8964
896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