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九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 出“发展合作事业”后,1950年中国人民银行制订《合作社信用部今后推进办法》。黑龙江 地区松江、黑龙江两省银行和两省供销联社按照《办法》规定,分别试办信用部。松江省银 行配合供销部门在双城县五家区民和村试办;原黑龙江省...
第十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
1984年9月,在金融体制改革中,为适应城市多种经营形式、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所有制 经济发展需要,黑龙江省首先在工商银行基层支行、办事处试办城市金融服务社。职工来源 ,主要靠从社会待业青年中招收合同制职工,经政治、业务短期培训后上岗,并从离退休干 部中聘请部分业务骨干带班,指派懂业务的干部负责领...
第十一节 信托投资公司
1980年初,省人民银行首先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市县试办信托投资 公司。其后,省农业银行和省建设银行开始试办,发展较快。当年,全省建立信托投资机构 25处,其中人民银行所属公司11处,农业银行所属公司4处,建设银行所属公司10处。信托投 资公司的业务主要是聚集社会资金,通过信托存...
第三篇 存款
黑龙江地区的存款业务,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金融业出现时。不论是本国的、外国的 、官办的、商办的金融机构,均将吸收存款列为主要业务,借以扩大放款、投资的资金来源 。 东北沦陷时期,金融业被伪满洲国官办银行及日资银行垄断,实行“资金统制”,强制 积聚资金,支持侵略战争。 中华人民...
第一章 财政性存款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和1908年,黑龙江官商合办的广信公司和官办的黑龙江官银号 相继成立后,在发行货币接济政用的同时,开始吸收官署存款。继之,奉天官银号和吉林永 衡官银钱号分别在哈尔滨、卜奎(今齐齐哈尔)、宁安、密山、依兰等地设立分号,所吸收 存款也以官款居多。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在哈尔滨、...
第二章 企业存款
黑龙江地区的企业存款,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金融业的兴起而开始的。起初,商 业存款居多。随着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工业交通的发展,工业存款才逐渐增多。由于当时黑 龙江地区的金融大权,多操纵于列强之手,企业存款多为外资金融机构所把持。 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中央银行及其他官办金融机构垄断货...
第一节 工商存款
黑龙江地区自清末金融业出现以来,即办理工商存款业务。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和工商 业的发展,存款业务不断扩大。中东铁路公司及外资工商企业多在华俄道胜银行、美国花旗 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朝鲜银行和正金银行开户存款。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各官银行 号及民营商业银行则以中国民族工商业存款为主。中外银行的...
第二节 外贸存款
1953年,黑龙江地区国营对外贸易机构成立后,外贸企业即与当地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关 系。但那时外贸存款统计在商业存款科目中,无单独的统计数字。直到1977年,中国银行哈 尔滨分行成立,外贸存款划归其管理后,才单独统计。当年,外贸存款434万元。 中国银行外贸存款,包括进出口企业存款、外事企...
第三节 基建存款
1952年7月,黑龙江地区基本建设投资银行(黑龙江地区基本建设投资银行,系黑龙江地 区建设银行前身。)成立,开始办理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及监督。1953年,发生由人民银行转 入的国营建筑安装企业与建设单位工程结算的企业性存款。到年末,全省基本建设存款(不 含财政性存款,下同)449万元,其中,建筑安...
第四节 国营农业存款
黑龙江地区国营农场存款的发展,主要历经以下4个阶段: 1947至1957年。黑龙江地区解放初期,民主政权创办的第一批国营农场,即开始向银行 存款。但那时的农场多为“白手起家”,资金有限,存款数额不大。到1950年末,国营农业 存款为东北币85.5亿元。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第五节 集体农业存款
黑龙江地区集体农业在银行、信用社存款的发展,主要历经以下4个阶段: 黑龙江地区集体农业存款始于1951年在桦川县和克山县开始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当时 称集体农庄)时。因只有两个社,存款很少。1952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65个,入社农 户占总农户的0.18%。当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银...
第六节 乡镇企业存款
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乡镇企业(当时称社队企业)在黑龙江省兴 起,随即在银行和信用社开立存款帐户。1959年末全省乡镇企业存款为1076万元。 黑龙江省初办乡镇企业时,多数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具修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规 模较小,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产品质量不高,经济...
第七节 供销社存款
黑龙江地区供销社及农村其它工商业存款始于1951年。当时,哈尔滨等地银行在直接向 基层供销社发放贷款的同时,注意组织供销社存款。因这时银行在农村的机构还较少,吸收 的供销社及农村其它工商业存款也较少。 1952年,对供销社系统实行现金管理,核定现金库存限额,供销社系统普遍与银行发生 存、...
第八节 信用社转存款
黑龙江地区信用合作社转存银行存款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1953年,黑龙江地区在供销合作社附设的信用部转为信用合作社后,其资金有余转存到 当地银行营业所或市县银行。开始时数额不大。当年,只有72亿元(旧人民币)。到1957年 末,增至6312万元(新人民币),比1953年增长86...
第三章 储蓄存款
民国以前,黑龙江地区尚无储蓄。民间余钱,除投向民间借贷外,有的存于商号或自行 收存。 民国初,黑龙江地区有些银行相继开办储蓄业务,储蓄会、邮政储蓄也先后出现,始将 民间积蓄积聚起来。但因军阀割据,金融被外国操纵,币制紊乱,币值不稳定,居民储蓄缺 乏保障,储蓄额度不大。 东北沦陷时...
«
1
2
...
3199
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320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