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黑龙江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
1968年2月,省革委为及早从组织上准备动员与安置城镇大批知识青年(下称知青)上山 下乡,做好逗留大中城市少数知青返回农村务农工作,决定成立省革委生产委员会城市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下称知青办),鲁夫任主任。 1969年10月,根据省革委公布的《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机构编制试行方案...
第二章 市地劳动机构
解放战争时期,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四市先后成立劳动局(科)。新中 国成立后,其它市地陆续设立劳动机构。这些劳动机构是同级政府(行署)重要的行政职能 部门和全省劳动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地党委、政府(行署)的统一领导下,各市、地 劳动局及各县(区、市)劳动局在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与社会...
第一节 市劳动局
一、哈尔滨市劳动局 1946年5月哈尔滨市政府成立后,市民运工作队负责处理劳资纠纷问题,市总工会职业介 绍所承担失业与求职人员职业介绍工作。1948年1月,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劳动局,编制17人, 实有20人,设秘书室、仲裁科、保险科和工薪生活委员会。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 兼顾、劳资...
第二节 地区劳动局
一、黑河地区劳动局 1949年10月起,黑河专区由民政科负责劳动工作。1952年,专区始设劳动科。1957年10 月,爱辉县设劳动科,负责县域内中央、省属及专区直属单位劳动工作。同时,适应森林工 业和地方工业发展及陆续安置大批移民的需要,专区劳动科改为劳动局,编制15人。1962年 ,根...
第二篇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解放战争期间,黑龙江地区各级党委 、政府领导工人和各族劳动人民全力医治战争创伤,迅速发展军需民用生产。同时采取有效 措施,加强治理失业人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对东北沦陷时期旧公教人员继续实 行“包下来”的政策,及早开展城镇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工作...
第一章 城镇劳动力
1949年,黑龙江地区人口1011.9万人,地广人稀,劳动力相对缺乏,后备土地资源占全 国的1/10,有待开垦的宜农荒地数千万亩,独具诱人的开发魅力。这对实现农业优势进而转 为工业优势、商贸优势也有巨大的潜力和极其有利的物质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松江、黑龙 江两省从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需要出发...
第一节 资源
城镇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组成的群体,包括城镇非农业(吃商品 粮)劳动年龄人口数及其他劳动力,不含劳动年龄内因病残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劳动年 龄人口男、女分别为16-59岁、16-54岁;其他劳动力是不足或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社 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以及从农...
第二节 社会劳动者
城镇社会劳动者(下称劳动者)即在业人口,由全民、集体及其他所有制职工(下称职 工)与城镇个体劳动者组成。此外,还包括临时工、亦工亦农工等人员。其中职工是劳动者 的主体成分。 一、数量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劳动者队伍与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壮大。1949-19 85年,劳动...
第二章 城镇劳动就业
城镇劳动就业是城镇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 济活动,这是牵动千家万户的经济问题和事关全局的重大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及民国时期,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市进城的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及其他失业工 人自谋生计,有的被沙俄、德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开办的制粉、酿造、油坊业雇用...
第一节 管理组织
1947年起,黑龙江地区把安置失业人员就业,一直做为各级政府的紧迫任务。在各个不 同的历史阶段,先后建立劳动介绍所、劳动讲习所等管理组织形式,在统筹劳动就业中发挥 积极作用。1979年后,中共中央在总结就业管理组织历史经验教训和群众创造新鲜经验的基 础上,决定各地各单位普遍组建劳动服务公司。据此...
第二节 统包统配
统包统配是将所有需要就业的人员,由国家包下来统一分配工作的制度。这对于有计划 地统筹劳动就业,确保国家重点建设的用工需要和社会稳定产生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各种形式经济责任制的普遍推行,这种制度堵塞多种就业渠道、制约 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发挥等弊端渐趋突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第三节 “三结合”就业
1953年8月起,松江、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历史条件下,认真贯彻中 共中央确定的“政府介绍就业与自行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下称“两结合”就业方针)强力 组织城镇劳动就业工作,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严重失业问题,保证并促进大规模经济建设 的发展。 1958年5月始,在“左”的思...
第四节 就业前培训
就业前培训主要是对城镇待业青年及企业富余人员、转换职业或岗位等人员,进行职业 道德、文化技术理论、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教育。这是职业培训的一种形式和职业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后备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地区为迅速解决东北沦陷时期遗留下来的大批工人失业问题,...
第三章 移民
移民一般是指自发或有组织的改变原居住地成为迁入地一年以上的常住居民。黑龙江省 移民包括省际移民和省内移民,省际移民是由外省农村迁入的主要从农的居民;省内移民是 城镇失业、半失业及浮闲人口下乡务农,即城镇部分下乡的居民。 移民历来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密切相关。黑龙江省位居祖国东北部边陲...
第一节 省际移民
1949年起,黑龙江地区成为全国接收移民的主要地区之一。1950年2月,松江、黑龙江两 省根据东北人民政府的命令,从组织实施移民工作突击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特性出 发,确定有接收移民任务的市、县,普遍建立市、县长为首的安置移民委员会。同时,移民 工作原由农业部门划归民政部门管理。1955年...
«
1
2
...
3314
3315
3316
3317
3318
3319
332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