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稳定征购基数
在农村实行粮食统购,经过10余年的实践和权衡余粮收购、“三定”到户、产消余算大 帐、定购包干等几种统购办法的利弊,根据国家需要和现有农业生产所能提供的商品粮数量 ,确定一个稳定几年不变的粮食征购基数,对于稳定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国家需 要,巩固工农联盟,都是有利的。基于此,从1965年起...
第六节 购销包干
一、包干任务 实行粮食购、销、调包干,是粮食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它对加速农业发展,活跃农村 商品经济,进一步稳定农民负担,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管好用好粮食的积极性,鼓励地方多购 少销一些粮食,缓解粮食购、销、调之间的矛盾,从而保证国家需要和安排好当地市场均有 积极作用。为此,国务院于1982...
第五章 小油料统购
黑龙江省农民历来就有利用田埂地头、沟边壕沿、房前屋后、闲田隙地种植葵花、线麻 、蓖麻、苏子等小油料作物的习惯,但大都是零星种植,较为分散,产量较少,没有形成集 中产区。加上群众习惯食用豆油,小油料只做工业原料和部分食品行业用油。因此,小油料 作物,解放前在黑龙江地区长期发展缓慢,单产不高,总产不...
第六章 合同定购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简称 中央1号文件),决定“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这是粮食购销制度的重大改革,它 对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加快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步伐,搞活粮食流通,增加农 民收入,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央分配给...
第七章 粮食议购
粮食议购不同于市场收购。它是利用价值规律通过市场调节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议 购价格一般低于市场牌价,而高于国家统购粮食价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黑龙江省议价粮食收购注意发挥地方名特产品种的优势,抓住 国内市场畅销的大豆、豆粕、高粱等品种,随行就市,多购快销,收到较好效果。从1980...
第一节 零购粮
黑龙江省议价粮食零购从1962年9月开始到1985年的23年时间里,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逐步开展阶段。从1962年9月到1966年8月,在此期间重开粮食集市贸易市 场,使之成为农民之间互通有无、调剂粮食余缺的场所。在市场,农民之间和农民与消费者 之间互通有无进行议价交易。据...
第二节 划购粮
划购粮是粮食部门随同征购、合同定购一起购入而超额部分。在大粮接收结束后,按照 政策并经商业部批准划出的一块,经黑龙江省粮食局办理划拨手续,再由黑龙江省粮油贸易 公司按照议购价格分别同收粮单位结算。划出的议价粮通称划购粮(也叫大议价粮)。主要 品种有小麦、水稻、大豆、玉米、高粱。 1979...
第三节 省外购入粮
1979年开始从省外议价购进粮食,1980年从省外购入的粮食数量有所增加。主要的粮食 品种有大米、江米、精粉、标粉、挂面等;小批量购入的品种有花生果、花生米,还有绿豆 、芝麻、小磨香油等。其中大米、江米主要来自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辽 宁等省,精粉、标粉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和河南等地...
第四节 平转议价粮
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将一部分平价粮油转为议价,这部分议价粮油纳入黑龙江省粮油贸 易公司库存。这是在国家粮源充足的情况下,为加速商品粮流转,活跃粮油市场,搞活粮油 经营,加快货币回笼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1984年4月,经商业部批准给黑龙江省平价转议价粮指标为:玉米25万吨,小麦5万吨, ...
第八章 预购粮定金
实行发放粮食预购定金制度,是国家支持发展农业生产,巩固壮大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 措施。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级人民政府为了帮助翻身农民解决生产资金不足和生活困难问题 ,消除农村高利贷盘剥,曾在黑龙江地区实行粮食预购办法。每年春季由政府粮食部门通过 农村供销社同农户签订预购合同,同时发放一定数量的预购定...
第九章 粮油购销站
粮食工作的基础在农村。搞好农村粮食工作,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掌握充足的粮源,是 粮食部门的根本任务之一。粮食管理员、粮食管理所和粮油购销站(以下简称粮管员、粮管 所、购销站),是不同时期承担农村粮食工作任务的基层机构。其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初建 、发展、改革3个阶段,并由单一的粮政管理逐步向政企合一...
第二篇 粮油销售
黑龙江地区历代官府(国家)对市场粮食销售通过制定政策和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控制。 同时,官府(国家)还参与市场粮食销售,防止私营粮商抬高粮价,扰乱市场,造成社会不 安定。 唐代渤海国建立后,粮食市场交易,主要是官易,私营贸易较少,但粮食生产者和消费 者也直接进行交易。辽灭渤海国后,由于粮食生...
第一章 市场销售
黑龙江地区从唐代渤海国建立到清代1903年以前,主要粮源由官府控制掌握市场销售; 从1903年以后到东北沦陷前,由于中东铁路营运,私营粮商有很大发展,官府除掌握税赋粮 以外,市场销售这部分粮食主要掌握在私营粮商(包括外商)手里;从1945年9月到1953年实 行粮食统销以前,除了粮食生产者和城镇...
第一节 私营销售
黑龙江地区的私营粮食销售活动,从公元679——926年(唐仪凤四年至天显元年)期间 ,在渤海国范围内就有了一定发展,但私营销售数量不多。公元679年,就有私营粮商到室韦 东部一带(今齐齐哈尔市一带)就地在市场上销售粮食。辽代为了发展边境地区经济,在宁 江州(今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石头城子)建立榷...
第二节 国家销售
自唐代以来,历代执政者对粮食销售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以稳定粮价,保证民生。 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渤海仁安十年),渤海国就将唐朝廷回赐给的粮食300石储 存入常平仓,用于救灾、城镇居民口粮等方面销售。渤海国时市场粮食销售主要是官易。 公元995年(辽圣宗统和十三年),辽圣宗耶...
«
1
2
...
3337
3338
3339
3340
3341
3342
334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