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菜农用粮
1955年10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在《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中规定,对居住在 实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地区全部从事蔬菜与技术作物生产者,按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办法进行 供应。1963年全省吃国家供应粮食的纯菜农人口为47万人,年粮食供应量为11.75万吨。 1975年,黑龙江省对菜农实行了...
第三节 狩猎、渔业专业队用粮
农村专业猎民、渔民队属于农村非农业人口,自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以后,其 口粮由国家供应。 一、猎民用粮 为了促进狩猎事业的发展。对持有当地狩猎主管部门(市、县林业、公安局科)或猎民 协会发给专业狩猎证的专业猎民,其口粮每月可供应18.5公斤(成品粮,下同)。1953年全...
第四节 奖售粮
奖售粮,是国家收购农副产品时所采取的一项暂时措施。1961年开始实行。在三年国民 经济困难时期,种经济作物的农民由于吃不到附近余粮队同等数量的口粮,就不愿意种经济 作物而愿意种粮食,造成经济作物面积减少,影响了轻工业生产原料来源。为调动农民种植 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中共中央于1961年4月发出《关...
第五章 油脂统销
油脂统销,是与粮食统销同步进行的。1953——1954年对居民食用油按户核定供应量; 对工商行业用油按计划进行控制供应。从1955年开始对居民食用油实行以人定量供应;对工 商行业用油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办法。从1972年以后对饮食、食品行业用油实行按用粮比例供 应食油办法,并且核定用油指标,归口包干...
第一节 居民用油
1955年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当时,对居住在大中城市和工矿、林区的居民每人每月供 应豆油0.35公斤,县城供应豆油0.25公斤,农村供应豆油0.1公斤。是年,全省居民口油 销售量为16344吨,平均每人每月实销水平为0.3公斤。 1960——1962年3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大豆和小油...
第二节 工商行业用油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规定的精神,黑龙江省对制香皂、肥 皂、油漆、油墨、硬质酸、医药、塑料等工业用油和饮食、食品行业用油,采取由用油单位 提报用油计划,凭证按月供应的办法。在1960——1962年3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对工商行业 用油是按系统或单位归口包干的办法供应。全省工...
第三节 特殊用油
对一些特殊对象用油,按照政策给予特殊供应补助。根据照顾对象的性质分为:外国专 家、来宾及其家属;一般外侨;回国探亲、旅游的华侨、港澳同胞;外国华侨、少数民族节 日特殊照顾;二等以上的革命残废军人、医院病员、招待会议等用油;从事有毒、有害、高 温、野外作业人员的补助油等,凭有关证件,经审批后供应。...
第六章 议价粮油销售
议价粮油销售是实行粮油市场调节的组成部分,它对调节余缺,平抑粮价,活跃城乡市 场,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国营议价粮食销售业务是从1956年开始的。当年8月,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一 些大中城市粮食部门设立了杂粮店,主要经营一些各地名贵品种、高级米面、杂粮、杂豆和 ...
第一节 自筹军粮
第七章 军 粮 为了解决军队粮食和军饷开支,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推行了“屯田”制度。辽廷在北方沿 边地区实行了军屯,“沿边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在西北的室韦王府(今嫩 江、讷河一带)、铁骊府(今北安附近)屯田府征米供应当地军饷。 1115年,金太祖击败辽兵后,即实行屯田制度。屯...
第二节 国家供应
一、供应标准与品种 从1948年开始,军队用粮由公家供应。当时军队实行供给制。干部、战士都是一个标准 ,供应品种主要是高粱米,其次是大米和少部分面粉。在抗美援朝期间,黑龙江地区共筹集 军粮470万吨,大部分运往朝鲜战场供应部队需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粮食部联合...
第八章 粮 店
黑龙江地区历代粮米油主要由私人开办的或一些兼营店铺经营,官营较少。东北沦陷时 期,粮油实行“配给”制后才有配给店。抗日战争胜利后,公营粮油供应部、合作社与私人 粮米油铺并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3年实行粮食统销以后,国家粮食部门开始普遍建 立粮店。粮店是粮食商业的基层单位,是全民所有制的社...
第一节 粮店设置
黑龙江地区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中,做粮食买卖和交换的,主要为私营粮商或兼营的 店铺,没有专门粮店。1910年(清宣统二年)三月,《黑龙江省招商简章》规定,每三屯设 立官货店一处,除经营油盐、酒面、杂货外,规定垦户收获粮食由官货店收买。东北沦陷时 期,城市居民的粮油是由伪满统制机构设置的配给店供应...
第二节 机械售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经济比较困难,黑龙江各地粮店的售粮设备及使用工具 ,一直沿用老式的木箱子盛米面,大缸或铁桶装油,手提秤称米称面,油提打油。搬运全靠 人抬肩扛。为了改变售粮设备陈旧简陋、工具笨重落后、职工劳动强度大的状况,1958年粮 食供应部门职工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技术革新与技术...
第三节 生熟兼营
粮店生熟兼营是随着工农业生产发展,就业人员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起 来的。粮食部门卖熟食品最早是从哈尔滨开始的。早在1950年哈尔滨的粮食大量积压,粮食 部门为扩大销售而加工各种面包,通过经营熟食品,吸收游资,促进货币回笼。1958年,农 村和城镇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家庭妇女走上社会参加...
第四节 便民服务
1953年实行粮食统销之后,由于供应网点刚刚建立不久,人员大都是新进来的,对粮食 供应业务不熟悉,服务方式简单,态度生硬,处于守门待客、被动服务的状况。为了搞好服 务,黑龙江省粮食厅于1956年发出通知,要求基层粮店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正确执 行粮油供应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1
2
...
3339
3340
3341
3342
3343
3344
334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