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九章 节约用粮
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低,无论丰年或是歉年都要节约粮食, 这是一项长期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节约粮食工作,把计 划用粮、节约用粮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常开展计划用粮,节约用粮活动,并收到了较好效 果。
第一节 口粮节约
实行粮食统销不久,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浪费粮食问题,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必须重视集 体伙食单位节约粮食的工作》的社论,1955年5月19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了《深入开展粮食节 约工作》的社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干部群众普遍进行了节约粮食的宣传教育,提高对节约 粮食重要意义的认识。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作出了关...
第二节 代食品
在1960——1962年的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为弥补口粮不足,实行“低标准、瓜菜代 ”。动员城乡人民多种白菜及早熟作物,大力推广“小球藻”、“人造肉”等代食品来充饥 。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抽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灾区帮助搞好生产自救,组织农民大搞代食 品生产,补充吃粮不足。1960年11月,中共黑...
第三节 工业用粮节约代用
黑龙江省可利用代替粮油的野生植物、矿物、化工原料等资源极为丰富,节代工业生产 用粮油的前途也十分广泛。1970年开始,对工业生产用粮油开展节约代用工作。1971年由粮 食部门牵头推广了牡丹江红旗化工厂生产浆纱用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代替粮食的经验。全 市有58个单位推广这一经验,每年就为国家节...
第三篇 粮油调运
黑龙江地区早在渤海国时期就有粮油调运,但调运范围只限于黑龙江地区东部府、州、 县。调拨对象主要用于军需、官府薪饷和赈济。品种主要有黍、粟等。辽代政治经济中心转 移到西部泰州(今泰来县塔子城),粮食调运也随之向西部发展。金代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 到中部,调运粮食较辽代有所增加,调运范围遍及黑龙江地区...
第一章 粮油调拨
黑龙江地区古代军粮、赈济、官饷的粮食主要由宫廷、官府饬令调拨。民国时期,军粮 由当地政府调拨。城市工商业、居民用粮有部分依靠商贾贩运。东北沦陷后,起初军需、民 用和工商用粮由伪满政府调拨。后期按“战时物资动员计划”指令调拨。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公粮调拨由各级人民政...
第一节 上 缴
黑龙江省粮油调拨属于上缴的包括军粮(财政供应)、提供出口、调往省外和专项用粮 。 一、军粮调拨 黑龙江地区古代军粮调拨有两种。一种是平时驻军粮食调拨。另一种是战时军粮调拨。 渤海国建立政权前后,同唐军和高勾丽作战动用大批军队调拨粮秣。公元732年(大武艺开元 二十年)遣将张文休率...
第二节 省外调入
黑龙江地区早在渤海国时期就从外地调入粮食,当时是以向朝廷纳贡回赐粮食的形式出 现的。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渤海宿卫王子大都利行死于长安,唐廷赠粟300石,运回 渤海。元、明两代官府曾从辽东给黑龙江地区调入粮食。1291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水 达达路等处岁荒,军旅民苦饥,由辽阳诸路发米2...
第三节 省内调剂
黑龙江地区在渤海国时,上京附廓的府、州、县之间就有粮食调拨。公元829年(大和三 年)渤海国上京、郢州和莫颉府因灾缺粮一次从率宾府、东平府调粮2000石。辽代1083年( 大康九年),寒流侵袭,大雪漫天,平地积雪丈余,马死十之六七,辽廷调粮800石赈之。1 095年(寿昌元年)辽道宗在越里吉(今...
第四节 粮油调拨价格
黑龙江地区从清光绪到民国年间,从事经营粮食商业的商家之间粮食交易,均按批发价 计算。确定粮油批发价格的依据有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批零差价(包括粮食购价加经营费 用、税金和利润等),米、面、油、饼等成品交易按工厂出厂价计算(包括加工成本、税金 、利润)批发价。 东北沦陷时期,粮油调拨价格有...
第二章 粮油运输
黑龙江地区在渤海国建立地方政权时,府、州、县和军事卫所之间就有粮食运输,运输 粮食靠陆路和水路。陆路运粮工具有牛车、马车,冬季还有狗爬犁等;水路运输工具有黄窝 (一种轻巧快便的小船)和舢板船、风船等。粮食运输主要在府、州、县和卫所之间进行。 后经辽、金、元、明、清等朝代,运粮道路和运输工具也有很...
第一节 公路运输
黑龙江地区在渤海国建立后,运输粮食道路比以前有所增加。主要干道有鸭绿朝贡道。 渤海国向唐廷纳贡加赐的粮食就从此路运回的。当时渤海国所辖135个府、州、县都有道路, 往来运输粮食。辽灭渤海后,辽在黑龙江地区形成了5条粮食和物资运输路线。有鹰路(由临 黄府直通奴儿干)、泰州至通化州(今内蒙巴尔虎旗附...
第二节 水路运输
黑龙江地区利用水路运输粮食历史悠久。从渤海国迁都上京龙泉府后,水路运输粮食又 有了发展,用于王府糜费和官府薪饷、军需、赈济的粮食,有相当部分是通过水路运输的。 京都同府、州、县之间也常靠江河运输粮食。渤海国朝贡唐廷赐粟均通过水路运往北部府、 州、县。当时水路运输粮食除利用松花江、黑龙江等水系外,...
第三节 铁路运输
黑龙江地区铁路运输粮食始于中东铁路建成营运的1903年。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至 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至大连,形成黑龙江地区粮食运输大动脉。当时通过铁路运输的粮 食经绥芬河、满洲里口岸向俄国或东欧出口,有大豆、豆饼、面粉;经大连口岸向东南亚、 日本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口,有大豆、豆饼、豆油。面...
第四节 粮油运输损耗
黑龙江地区从清朝晚期到民国年间长途贩运粮食都是卖方把粮食运到销地检斤,不计算 运输损耗。一般按容量过斗计数。1914年铁路运输豆饼实行在车站混合保管(然后再外运) 计算运输损耗。当时运输豆饼是散装,不分运距每块大豆饼27.5公斤,到站验收按27公斤计 算检斤,损耗率为1.8%多。1919年铁路运...
«
1
2
...
3340
3341
3342
3343
3344
3345
334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