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教区就向俄籍教徒呼吁:“必须和新国家协力一致 ”。1934年1月,溥仪成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之后,教区大主教梅列基便向流亡在塞尔维亚( 今南斯拉夫境内)的俄罗斯正教教廷申请“在祈祷的时候也要为满洲帝国皇帝陛下及其臣民 祷告”。这一申请竟得到了认可。“自此,在满洲...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前,在第一次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 过的《共同纲领》中,以及此后颁布的历次宪法中,都载有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有关条 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黑龙江东正教宗教活动,基本上是在宪法范围内进行的。 至1956年以前这7年间,居住在哈尔...
第二章 教 区
俄罗斯正教自传入黑龙江地区,其教区、教会的隶属关系几经改变。教区所涵盖的地域 时广时狭:范围大时,地跨中俄两国疆界;范围小时,仅局限于黑龙江地区。在近半个世纪 中,教区隶属关系先后经过4次变动,归属4个不同教区管辖。变革的原因,大抵与沙俄侵华 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中东铁路有关。
第一节 哈尔滨教区前期隶属关系
哈尔滨教区东正教会,最初隶属于后贝加尔教区管辖。所辖范围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以及 与俄国接壤的后贝加尔地区。将哈尔滨东正教会划归后贝加尔教区统辖有其历史原因,最初 进入黑龙江地区的东正教教士皆系随军而来,而他们原来所在的教堂分属不同教区管辖。为 解决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第二节 中国东正教会哈尔滨教区
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沙皇统治被推翻。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宣告成立,俄罗 斯正教的原有体制也发生了种种变革和权力更迭。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于1918年1月23日颁布 了“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与此同时,俄罗斯正教牧首制也被取消。 同年,俄罗斯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断绝了同俄罗斯正教...
第三节 京哈教区辖界划分
哈尔滨教区成立当时,辖管3个监督区,即:哈尔滨监督区,由亚·奥尼普金监督;东部 监督区,由弗·沙波什尼科夫任监督;西部监督区,由尼基金任监督。另有铁路所属教堂的 一般行政事务由铁路管理局民政处宗教事务科管理;教务事宜由哈尔滨监督亚·奥尼普金主 持。 1925年秋,梅弗季大主教到“三河”地...
第四节 教区管理体制
东正教的机构建制和组织管理有三整套自成体系的制度。其中,教区制是最重要的制度 之一。 东正教教区,是较高层次的教务行政机构,其地位仅次于最高领导层的牧首。教区通常 以相当大的行政区域划定其教区管理范围。教区的最高教务行政首脑都由主教或大主教担任 ,须经牧首直接任命或委派。 主教区...
第一节 信徒分布
第三章 信 徒 自1922年东正教哈尔滨教区成立后,其教徒分布东自绥芬河,西至满洲里;南始大连, 北到黑河,囊括东北全境的中东铁路沿线。 1923年,哈尔滨教区的东正教信徒达到历史最高峰,约有30万左右;1938年锐减到2.5 万人,其中哈尔滨约有1万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哈尔滨...
第二节 神职人员
俄罗斯东正教在黑龙江地区续存的近半个世纪中,所有东正教堂的神职人员几乎全部由 俄国人充任,五十年代后期苏侨归国后,始由国人充任神职人员。在华东正教会的头面人物 都是俄籍神职人员,且皆由沙皇或教廷派出和任命的。他们当中的主要人物有哈尔滨教区第 一任首脑梅弗季,西伯利亚人。1856年生于俄国托木斯克...
第三节 神 品
神品,也称“圣品”或“圣秩”,是东正教会神职人员区分职位、权力的一种等级标志 。 东正教神品级别分为7级,有两个层次,称大品、小品。每个品级有3或4级不等。各个品 级的认定和授予,按其品级的高低分别由牧首区(大主教区)、首府主教区的各级首脑施行 。领受神品的仪式是宗教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第四节 教 派
在众多的正教序列中,传入中国的东正教属于俄罗斯正教。史称大主教制时代的17世纪 俄国教会,曾由当时的大主教尼康进行过一系列宗教礼仪改革。1653—1656年间,这项改革 遭到旧礼仪派的抵制与反对。因此造成俄罗斯正教会的分化,先后产生6个不同教派,即旧礼 仪派,杜霍波尔派、司科普齐派、莫洛阁尼耶派...
第五节 神学教育
东正教的神学教育具有一套由低到高的完整体系。就哈尔滨教区而言,大体有3个途径: 其一是在由东正教会管辖的社会学校中开设具有神学内容的课程,向少年儿童灌输有神论的 启蒙教育。这是神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其二是在普通中学中开设专门的神学班或神学系,进 行专一的神学教育。这是东正教神学教育的中级阶段;其三...
第一节 教堂分布
第四章 教 堂 16世纪中叶,俄罗斯东正教堂即在临近黑龙江边境的外兴安岭山脉以南及乌拉尔山脉以 东的地带广泛分布。自1581年沙俄武装东侵西伯利亚汗国之后,1643年开始侵略中国,随后 即在被侵占的中国土地上建立东正教堂。1653年在尼布楚建起涅尔琴斯克教堂;1665年在阿 尔巴津建立了主复活教...
第二节 教堂建筑
黑龙江地区著名东正教堂中,有的以建筑规模称雄,有的以建筑风格取胜。总体看,东 正教堂多采用欧式古典建筑风格;或为罗马建筑风格,亦称拜占庭式;或为哥特式,亦称高 直建筑;或为俄罗斯式,俗称圆葱头式。 罗马式建筑是西欧9~12世纪封建社会时期的建筑风格①(①张绥:《宗教古今谈》。) 。以古罗...
第三节 修道院
东正教的隐修体制与天主教略同,志愿奉行隐修者称隐修士。亦称修道士,简称修士。 原指脱离父母家庭,隐遁深山旷野避世潜修的基督徒,后来泛指修院修士。 东正教的修道院,是志愿出家修道者聚居的场所。男女有别,各自在同性别的修道院独 居隐修。修院通常是深宅大院,与世隔绝。男女修士也各深居简出,超尘...
«
1
2
...
3726
3727
3728
3729
3730
3731
373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