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会议
第二节 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召集主要领导、财会业务主管及财会业务人员的会议,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讨论贯彻制度,研究、总结工作,是实施与加强对财会工作领导,提高财会工作业务水平的有效工作方法。在黑龙江垦区建立初期,这一工作方法对于克服供给制思想,走上企业经营的道路;对于加强经济核...
第一节 国营农场迅速发展
第二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垦区财会工作在计划经济模式中不断探索完善(1953年——1965年)第一章 国营农场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一节 国营农场迅速发展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全面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也进入大发展时期。省属农场经过总结建场经验,...
第二节 国营农场受“大跃进”的冲击
第二节 国营农场受“大跃进”的冲击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58年开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经济工作中“左”的路线开始占主导地位,全国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干扰,黑龙江省国营农场也受到了冲击。 1958年2月,在农垦部召开的全国国营农场社会主义...
第三节 国营农场经济在调整中前进
第三节 国营农场经济在调整中前进1961年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解决“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中所出现的问题。 1961年6月,邓子恢副总理带领工作组到牡丹江垦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关于国营农场几个根本制度问题的商榷》的报告。并于1962年2月18日又...
第一节 1953年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的清产核资
第二章 “一五”期间的财务会计工作第一节 1953年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的清产核资1952年底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作出在全国国营企业开展清理资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这次清产核资的主要目的是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摸清家底,给企业开展经济核算,实行企业化管理,统一全国执行会计制度奠定基础。中财委决定发布后...
第二节 加强财务计划管理
第二节 加强财务计划管理1951年9月,国家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总局根据苏联国营农场所用的计划表格结合我国国营农场具体情况,制定了《国营农场生产财经计划编制方法》,1952年试行。1952年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第109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国营机械农场经营规章》中第14章第75条规定:“各场必须...
第三节 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下发《会计财务方面几项规定》
第三节 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下发《会计财务方面几项规定》1953年初,中财委拟定的会计科目,仅基建部分正式下发,属于企业生产部分,尚未最后修定,农业企业的统一会计制度的拟定和执行推迟一些时间。东北公营农场管理局为使这一阶段的财务处理做到统一,并为做好上下年度衔接,于 1952年12月28日下发《会计...
第四节 五十年代初全国统一的国营农场会计制度
第四节 五十年代初全国统一的国营农场会计制度一、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修定 “一五”计划开始,国家统一财经纪律。1953年12月26日,财政部制定颁发了第一个《国营农业企业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规定从1954年1月1日起实行。《国营农业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格式》有三个特点:一是进一步吸取...
第五节 1954年和1956年垦区颁发的成本会计制度
第五节 1954年和1956年垦区颁发的成本会计制度一、东北区国营农场管理局1954年颁发《国营农(牧)场统一成本计算办法要点》 在总结1953、1954年两年执行部颁《国营农(牧)场统一成本计算规程》的基础上,东北区国营农场管理局子1954年10月组织人员起草拟定《国营农(牧)场统一成本计算办...
第六节 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制订的多部配套财会制度
第六节 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制订的多部配套财会制度省国营农场管理厅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要求,在1956—1957两年间,制定了二十多部具体的财务会计配套的办法、规定,满足了垦区经济核算的需,要。除已介绍的制度外,还有以下一些制度。 一、固定资产核算类 1.《国营农(牧)场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七节 会计核算形式的演变
第七节 会计核算形式的演变东北区和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及以后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在会计核算形式上经历了传票核算形式、记账凭单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贷方汇总表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棋盘式总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等。50年代垦区会计核算形式的选择的历程,同工业会计一样,...
第八节 经济活动分析
第八节 经济活动分析垦区五十年代初就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并且日益受到农场领导的重视,成为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截止到“文革”前,垦区经济活动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垦区经济活动分析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为1950年至1955年。主要特点是:(1)分析集中在上头,由业务主管部门单独进行或由业务...
第九节 国营农场内部的会计核算
第九节 国营农场内部的会计核算一、垦区较早的农场财会制度 随着“一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国营农场一方面学习前苏联的国营农场管理办法,一方面探讨依靠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如何在国营农场经营管理中得到发扬。早在由供给制向企业化转轨的同时,提出了依靠职工群众实行“民主管理”的要求。1953年九三荣军农...
第一节 1958年财农两部颁布三项会计制度
第三章 “大跃进”年代的财会工作第一节 1958年财农两部颁布三项会计制度1956年农垦部成立。财政部、农垦部着手总结与完善前几年的农场会计制度,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于1958年1月以(58)垦财字第1号文下发,重新修改制定了《国营农场账户计划(草案)》、《国营农场会计报表格式和说明(草案)》、《...
第二节 建场财务包干办法
第二节 建场财务包干办法为了落实1958年中央提出国营农场实行“五边”建场方针,农场及主管部门要做到边积累、边扩大,农垦部提出了对农垦主管部门及农场实行建场财务包干办法。此间,牡丹江农垦局与合江农垦局是农垦部直属局,首先实行建场财务包干办法。 一、牡丹江农垦局制定的《农(牧)场生产和基本建设投资...
«
1
2
...
8411
8412
8413
8414
8415
8416
841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