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企业管理
第二节 企业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建筑企业的各项管理不断健全和加强。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业管理围绕以高效、低耗、优质、快速为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管理。 计划管理 建国初期,施工企业规模小,施工任务少,生产计划管理比较简单。从1953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建设工...
第三节 工程承包
第三节 工程承包 50年代初,施工任务由主管机关直接下达。自1955年起,贯彻执行国家建委《建筑安装工程包工暂行办法》和1957年《黑龙江省建筑安装包工办法补充细则》,逐步改为工程承包。60年代初期,执行基本建设投资包干,形式分 3种:一是合并机构,共同施工,即甲方的基建部门与乙方施工企业合成一套...
第一节 职工人数
第四章 职工队伍第一节 职工人数 民国初期,建筑工人多来自农村。施工之际,正值农忙之时,所以建筑工人常感不足,木瓦工尤难招募。 伪满时期,建筑工人大量增加,多从关内招募。据《佳木斯商工案内》(伪满康德 6年版)记载,1938年佳木斯土建工人多达 3万人。役使劳工之多“居全满第一”。另据伪《三江省...
第二节 管理干部
第二节 管理干部 1951年建筑工程公司成立时,有19名管理干部,占职工总数的 4.6%。1966年前,管理人员增加到20%左右。“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批干部停止工作,而以工代干的脱产人员反而更多。80年代改革开放后,企业竞争机制加强,干部实行优化组合。1989年市属 4个建筑公司共有管理干部96...
第三节 工人素质
第三节 工人素质 技术等级 1957年,建筑企业工人(包括徒工)的平均技术等级为 3.3级,此后20余年徘徊在3~4级之间。80年代,由于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职工的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1989年,市属4个建筑公司平均达到5级以上,其中木工、瓦工、抹灰工、架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 6个主要工种合计占...
第一节 设计队伍
第五章 建筑设计第一节 设计队伍 早期建筑房屋并无图纸,只按照建房户主的要求,由掌作人指挥施工。1917年修建关岳庙时,首次由三星木铺业主马继胜绘制施工图纸,照图修建。30年代后,修建楼房皆按设计图纸施工。 沦陷时期,多由私营建筑企业设计。玉记公司瓦工出身的画图员陈玉清,设计多处二、三层楼房。礼...
第二节 设计技术
第二节 设计技术 发展历程 清末,佳木斯的民房建筑多就地取材,草泥结构,设计以保暖朝阳为主。民国年间渐有砖瓦房, 造形均套用内地式样,青砖小瓦、 木棂门窗、清水墙、高房脊。平房一般3~5间,个别二层楼房采用明柱外廊。商用建筑则砌有女儿墙和砖木塑饰。 1927年以后,吸收俄式建筑样式,外部装修,在...
第三节 设计管理
第三节 设计管理 经营体制 市属各建筑设计单位,长期以来属于事业单位,经费由市财政拨款。单位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单位的大锅饭,两个积极性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自1984年开始体制改革,逐步向企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各设计单位先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化经营。按照规定,执行...
第四节 地质勘察
第四节 地质勘察 50年代以前,佳木斯没有工程地质勘察专业队伍。1965年,农垦勘测设计院迁入佳木斯,首开地质勘探业务。70年代增加合江林业勘察设计院勘察队和市建筑设计院勘察队,这 3支队伍共有职工67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钻探及化验技术人员18人,技术装备均较先进,钻探水平不断提高...
第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第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 民国年间,佳木斯小城镇初步形成,百业待兴。官府除征收税捐外,对民间经济活动一般不予干预,处于自然发展状态。日本军国主义侵占后,变为殖民地。日伪政权通过各种手段,推行严酷经济统治政策,横征暴敛,搜刮掠夺。以致农民破产,工商凋零,人民饱受亡国奴之苦。抗日战争胜利后,佳木斯成为东北...
第一节 管理体制
第一章 计划管理第一节 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工作先后由市政府财经委员会和计划统计科负责。计划项目有年度工业和农业生产计划。工业生产计划中分列地方国营、合作社营、公私合营、私营 4种经济成分的总产值及25种消费品的产品产量计划;农业生产计划中分列播种面积计划及 9种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的总产...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比1957年下降72%;农业总产值仅1 309万元,退回到建国初期水平,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失调。教科文事业方面,虽然学校、卫生院所、科研机构等一时骤增,但收效甚微。由于校舍和师资不足,城市小学二部率达55%,中学二部率亦达14%,教学质量明显下降。科研院所等也多有名无实,人财...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章 统计管理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51年9月,市政府成立计划统计科,负责管理统计工作,汇总各类统计报表。1953年5月单独设立统计科,市内各企事业单位亦陆续建立统计机构或设专职统计人员。1959 年4月成立市统计局,设综合统计科、工业统计科和贸易统计科,人员22名。“文化大革命”初期,市统计局...
第二节 统计报表
第二节 统计报表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行计划管理。1949年,市区全民、集体、私营企业共计69个,工业总产值1 824万元;市郊耕地面积44.5万亩,当年实播44.06万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占95%,蔬菜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3.6%,农业总产值为1 442万元。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为:4...
第三节 统计调查
第三节 统计调查 新中国成立初期,统计调查主要是按上级统一部署,在全国性统计调查的区域内,进行统计调查工作。50年代参与的调查有:1954年,全国私营工业和手工业普查;1955年,全国私营商业普查、全国职工普查、全国物资库存普查、全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收入分配普查;1956年,全国工资普查、全国国营企...
«
1
2
...
9236
9237
9238
9239
9240
9241
924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