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畜禽产品
第三节 畜禽产品 鲜 奶 1949—1952年,鲜奶年产量为10万公斤左右。1953年,奶牛存栏增至 216头,奶羊增至干只,鲜奶年产量达31万公斤,比新中国建立初期增长 2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建立国营、集体农牧场,奶牛日益增多。到1961年,奶牛存栏增至828头,年产鲜奶 75万公斤。1...
第四节 良种繁育
第四节 良种繁育 品种改良 民国时期,民间饲养的牲畜均为当地品种,马牛体型小,挽力差。配种繁育任凭自然。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开拓团先后带入少量良种,有英国马、荷兰牛、考力代羊、巴克夏猪等。东北解放后,部分良种牲畜及其繁殖的后代,散落民间,被保存下来。但家畜的基本群体仍为当地品种。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注...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五节 疫病防治 40年代以前,市区畜禽缺医少药,发生疫病无法控制,危害甚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方针,重视畜禽疫病防治工作,防疫机构逐步完善,防疫技术不断提高,畜禽传染病大部得到控制和消灭。 马鼻疽 1949—1953年连续组织兽医开展马鼻疽检疫,但因技术人员少...
第六节 畜牧基地
第六节 畜牧基地 国营畜牧场 50年代末,市郊先后建起西郊、四丰、苏木河、燎原和猴石山 5个国营畜牧场。主要繁殖奶牛、鸡、猪、羊等,为城市提供副食品。1959年,西郊和四丰建成养鸡专业队,共养鸡6 100只。1960年高峰时达17万只,后常年保持0.8万只左右。1983年后,西郊畜牧场改为种鸡、商...
第六章 渔业
第六章 渔业 佳木斯市郊区水域适宜养鱼面积2.56万亩,占总水域面积的25.8%。水域资源丰富,地表水、地下水PH值在6.8~7.5之间,属中性水质,适宜饵料生物、鱼类的生长。水域中的浮游生物繁多,营养较齐全,氧量充足,整个水体的生产力较高,发展淡水养鱼自然条件良好。渔业生产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5...
第一节 江上捕捞
第一节 江上捕捞 船只网具 据1928年桦川县志记载:音达木河、山音等地已有渔户,使用大小鱼船和简易网、钩于江上捕鱼。新中国成立前,渔具量少、简单。 网具有8种,材质多为棉、麻、丝类。船只为三叶板、瓦罩子木质推船,沿用到50年代末。进入60年代,尼龙胶丝应用于编织网具,逐步取代天然纤维制品。捕鱼技...
第二节 水产养殖
第二节 水产养殖 池塘建设 1971年冬,永发公社(现敖其镇)仁合大队组织 600多名劳动力,利用沼泽地挖塘建池。他们用水盆当水平尺,用高粱秸当测量标杆,经过70多天的苦干,建成75亩养鱼塘。翌年,放养鱼种 2万尾。这是郊区第一个较大的人工养鱼池塘。此后又陆续建了一些人工池塘,大小不一,浅池多,不...
第三节 渔政管理
第三节 渔政管理 清末和民国时期,官府对江上打渔只管收税。伪满洲国时期,曾实行渔业许可证制度,限制捕鱼,后期又发布《渔业取缔法》加强对渔业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工作。50年代初,曾建立佳木斯市水产市场管理委员会,加强民主管理,扶持渔民生产,防止奸商操纵,保护正常交易。1...
第四节 养殖基地
第四节 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始建于1974年冬。首先建成和平大队和五一大队两个小渔场。1976年又建成松江和敖其两个较大渔场。经过80年代的大发展,现已形成环绕城区,近、中、远郊全面发展的布局。到1989年有国营水产良种场1处,区办集体渔场1处,企业办渔场2 处,乡(镇)办集体渔场7处,村办渔场21...
第七章 林业
第七章 林业 佳木斯市郊区南部为低山丘陵,林业用地面积有32万余亩,占郊区总面积的23.5%。古时林木茂密,近百年间,垦户剧增,人砍火焚,多成荒山秃岭,只存少量天然次生林。80年代前,由于对保护天然林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不善,政策失当,滥砍乱伐现象严重。至1989年,天然次生林仅存2.5万亩,占林...
第一节 林业资源
第一节 林业资源 1949年前,郊区南部山地无大片成林,只残存以柞、桦为主,伴生椴、杨、榆、柳等天然次生林。新中国成立后,天然林的保护在50年代初见成效。据1965年调查,计有天然幼林面积246 190亩、4 020万株,平均株高2米,胸径10厘米,总蓄积量74 693 立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
第二节 营林生产
第二节 营林生产 采种育苗 1958—1978年育苗所需种子以外出采集为主,先后多次组织专业队伍,在市区、抚远县、萝北县、大兴安岭、吉林延边等地,采集杨树种子500公斤、山丁子种子350公斤、红松种子3 500公斤、落叶松种子600公斤,保证了育苗需要。1978年改外出采种为自建母树林,先后在大来...
第三节 林木保护
第三节 林木保护 护林防火 本世纪前半叶,佳木斯西南部浅山区大小山火连年发生。旧县署虽有文告,但无措施,故任意放火烧荒、进山砍柴,屡禁不止。尤其东西火龙沟(现大来、敖其南部)一带,山林植被尽数被焚。1946年春,黑通村民盛福学进山砍柴,因吸烟引发山火,烧毁民兴南山柞桦林 3 000亩。新中国成立后...
第四节 林场苗圃
第四节 林场苗圃 佳木斯市郊区林业局下属国营林场3个、苗圃1个。 大来林场 1970年1月建立。经营范围为原永安林场二道岭分场,事业区总面积132 090亩。现有职工85人。至1989年20年间共造林73 037亩,其中已成林26 302亩,林木蓄积量85 351立方米。自1971年起开始人工间...
第八章 乡镇企业
第八章 乡镇企业 1957年前,郊区少数村屯有些零散手工艺人,开办季节性的粉坊、豆腐坊及小烘炉等手工作坊,年均产值在3~5万元之间。1957年总产值为17万元,从业人员不足百人。1958年,各社、队先后办起小型粮米、油酒、土糖加工和制钉,以及砖瓦制造、铁木农具制造修配等生产项目。计有296个厂、点...
«
1
2
...
9249
9250
9251
9252
9253
9254
925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