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抚恤和救济费
一、抚恤费 抚恤费,是对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指战员及其家属、负伤患病的荣军和战勤民工的补助 费。 1947年合江省颁发《合江省自治军将士伤亡抚恤暂行办法》。对战斗负伤的荣誉军人( 以下简称荣军),按负伤程度轻重,给予不同标准的抚恤待遇。对荣军的抚恤,分头等、二 等、三等三个等级。头...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
新中国成立后将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列为财政支出的一项经常性开支。为保证 抚恤和救济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从1960年起实行专款专用,预算确定以后,在执行过程中不 能挪作他用。1962年起又规定抚恤和救济经费预算.的年终结余,留为下年继续使用,也不 冲抵下年预算。按1985年预算支出科目规定,抚...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行政管理费
第四章 行政管理费 一、行政费 清朝的行政费主要是各官署经费以及官员的廉俸支出。据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统 计:1.公署费。黑龙江改设行省以后,设立了省公署,下设提法、提学、民政、度支4个司 ,每年支付杂役人员的薪金及柴炭灯油等费用计银58082两,办公费7200两。2.三省公用经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费
民国时期,黑龙江省行政管理费,为中央各部所管经费,主要有内务、财政、军政、司 法、外交、工商6项。每年编预算,经中央各部批准后施行。行政管理费平均每年占地方财政 支出总额的93.4%,其中军政费占的比重最大,1916年(民国5年)为55%,1921年(民国10 年)上升为76.4%,1930年(...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行政管理费
伪满洲国成立后,省经费都由伪中央政府支付,预算由总务厅编制,经伪满洲国总理大 臣批准后施行。其主要项目有公署费、警察费、补助市、县、旗行政费,省地方费事业费等。 一、公署费 县旗公署的经费开支包括:1.俸津即属官、技工、视学、慰劳金;2.职务津贴;3.冬 季津贴;4.勤地津贴;5...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行政管理费
一、开支范围 1947年至1948年,各省都有其经费开支项目的规定,主要包括:1.经常费。包括伙食、 办公、薪津、杂支、其他经常费。2.临时费。包括修建、购置、战勤训练班、会议、荣军。 3.被服费。全省全年被服、小部分材料费及工资、购买材料等。4.军事装备费。包括枪背 带、子弹袋、米袋、...
第五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行政管理费
新中国建立后,黑龙江财政支出的行政管理费,主要用于行政机关、各党派和人民团体 所开支的费用,实行保证供给和厉行节约的原则。建国初期因为主要任务是巩固政权,恢复 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大,所以,行政管理费在财政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大。1950 —1953年分别在18.9—32.2%之间,平均为...
第六节 其他支出
其他支出的内容既多又杂,各年所包括的内容常有变动,科目的设置也详略不一,难于 连续起来完整反映,仅按主要内容作如下记述。 一、长期性支出 此项支出包括:1.兵役征集费。各级征兵部门在征兵过程中进行报名登记、体检、政审 、集中欢迎所需的公务费、差旅费、器械购置费、伙食补助费等。19...
第三篇 财政管理
财政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清末、民国、东北沦陷 时期,基本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地方财政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解放战争时期,特 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 政经济工作总方针,树立政治、生产、群众三大观点,坚持专...
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章 财政管理体制 清代财政实行中央高度集权制,设户部总管全国财政大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户部改为度支部。由于除中央财政之外,没有地方财政,清政府不可能直接经理全部财政 收支,主要是通过制定财政收支科目和收支标准来保证一切财政收支。黑龙江省在1821年以 前,只有支出,基本上没有收...
第二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伪满初期,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废止了黑龙江省财政厅,省级经费由伪中央政府拨给省 总务厅,按预算发放。省公署只有执行伪中央的财政法令、标准制度,没有财权。日本侵略 者经过几年的统治,又经过不断增派日本官吏,担任各省要职,省财政大权完全掌握在日本 官吏和为其效命的汉奸手中。因此,又采取了分权政策,给省...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黑龙江地区各省遭受日伪的严重破坏,经济支离破碎,财政收入很 少,支出却很大,财政非常困难。鉴于省内各县的经济基础不同,因而省、县财政各自独立 ,分散自给。财政收入主要靠没收敌伪资财、征收公粮、税收、发行公债等项,筹钱、筹粮 、筹物,保证部队经费和行政开支。 随着战争形势...
第四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财政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36年来,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中央对地方有时强调高度集中多一些,有 时强调分散多一些,总的趋势是由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向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发展。 一、统收统支 1950年3月,政务院为了平衡全国财政收支,稳定市场和物价,安定人民生活,保证解放 战争的彻底胜利,颁发...
第二章 预算管理
地方财政预算,是地方政府活动的基本计划,是财政有计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提高 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与管理的核心。地方预算管理包括预算、决算、预算外资金、控制社会 集团购买力以及冻结存款等项工作。
第一节 预算内资金管理
一、预算 清末时期,财政支配权为皇室所揽,无地方预算。清政府为挽救其覆灭的命运,派人出 国考察“宪政”,宣布自1908年至1916年为预备立宪时期,并决定在9年立宪期内,自第3年 起试办各省预算。1910年,(清宣统二年)1月,度支部拟订预算册式及例言21条。通令各省 清理财政局,依式汇...
«
1
2
...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3013
301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