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总体规划
第一章 城市规划第一节 总体规划 1937年建市以后,先后进行三次城市规划。第一次是建市初,由日伪政权制定《都邑计划》;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编制《佳木斯市规划初步意见书》,1959年由市政府主持制定《佳木斯总体规划方案》;第三次是在全国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制订出1980—2...
第二节 规划管理
第二节 规划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各项建设工程由城市建设管理局统一规划管理。1981—1983年单独设立城市规划管理局,1984年撤销,在城市建设局内设城市规划管理处。为加强城市建设的规划管理,遵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指示精神,市政府多次发布地方法规。1984年颁布《佳木斯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细则》,...
第三节 测绘勘察
第三节 测绘勘察 城市测绘 1957年,国家城市建设部第一测量公司对市区进行首级网控制测量,控制面积230平方公里,高程控制网60公里,确定了独立坐标系统。翌年,省建设厅测量队测绘1/2000地形图80幅,面积约80平方公里。其间,市城建局测量队还完成部分新建工厂的厂区测绘任务。1976年后,城市...
第一节 道路
第二章 市政建设第一节 道路 佳木斯市区紧靠松花江南岸,呈带状。东西方向长17.5公里,南北最宽处 7公里。铁路穿过市中心东南西3侧,将市区分割成旧市区、东市区、南市区、西市区4个自然区域。现有道路231条,干道密度为1.8公里/平方公里。 市区最先开辟的道路是正大街(今西林路),其他多在193...
第二节 桥梁
第二节 桥梁 1945年以前,市区先后修建木桥30座,有些河流交叉处小桥十分简易,仅能行人,不能通车。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木桥随着河道改造大部分拆除,余下部分改建为永久性桥梁,特别是70年代以后,建成中山路、安庆路两座铁路与公路立体交叉桥和松花江公路大桥,缓解了长期存在的交通阻塞问题。 跨河桥梁...
第三节 排水
第三节 排水 30年代,仅正大街(现西林路)两侧挖有排水阳沟,其它街巷雨水、污水自然流淌,低洼废地积水成泡。1937年建市后,始建地下排水管线。到1949年末,市区仅有地下排水管线18公里,服务面积为1.7平方公里,占当时建成区面积的6.8%。新中国成立以后,市政府大力解决市区“排水难”的问题,改...
第四节 路灯
第四节 路灯 1927年,商人徐景峰创办景增源电灯厂,于镇内正大街安装路灯,照明长度 1公里左右。1937年后,随着市区街道的开发建设,中山街、光复路、长安路、向阳街等先后安装部分路灯。到1949年,城区路灯共有百余盏,照明道路长度2.6公里。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 40年的建设,到1989年末,城...
第五节 堤防
第五节 堤防 堤防修筑 民国时期松花江岸及市区河流均无堤防,每遇丰水年,洪水溢岸,城区及沿江村屯屡遭水害。1938年曾对英格吐河市区段进行改道治理,修筑起平吊山至三连屯的拦洪堤,补修城区松花江堤岸,但城乡防洪堤坝并未形成一体。新中国成立以后,市委和市政府在历年汛期前都动员组织全市人民义务劳动,南修...
第一节 交通
第三章 公用事业第一节 交通 1911年(清宣统三年),镇街始有客马车,伪满时兴起人力车,城内有客马车 150辆,人力车 200辆。解放后人力车逐步淘汰,客马车多改运货物。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客运以人踏三轮车为主。1961年,市内计有三轮车156辆,后渐被各式机动车所取代。 公共汽车 1941年...
第二节 供水
第二节 供水 水源建设 佳木斯市地处松花江畔,地表与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城市供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过去,镇内居民用水多为公用大口井,取水方式是桶提肩担,少数绅商有自用井或雇工送水。1935年始建自来水厂,至1940年先后兴建 5座水源,并铺设部分输配水管道,供给附近的军政机关及居民。1945年日军败...
第三节 供电
第三节 供电 电 源 1927年10月,商人徐景峰创办景增源电灯厂,首装31千瓦发电机一台,供镇街照明用电。到1929年机组总容量达141千瓦,配电线路5华里,立木电杆221根,额定灯50户、1 055盏,街灯 130盏。1936年,日伪统治者将机组迁至富锦,改由鹤岗兴山发电所供电。1937年,佳...
第四节 供热
第四节 供热 开发建设 佳木斯市冬季严寒,过去居民采暖多以火炕、火盆,进而使用火炉、火墙。30年代后期,日伪军政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始采用锅炉连通暖气片的供热设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区小型分散的锅炉和居民炉灶遍布全市。 1980年,市内共有各种锅炉1 005台,其中采暖用的陈旧、...
第五节 供气
第五节 供气 石油液化气 1981年开始,市区以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初时只有少数机关和企业单位直接从大庆运气,后渐增多。但由于没有正常渠道,居民用气困难。为便于群众用气,市政府于1985年 3月决定组建液化石油气公司,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边筹资、边建设、边经营,用气职工每户 400元...
第一节 市区绿化
第四章 园林绿化第一节 市区绿化 成林绿地 1989年,市区绿化面积达 1 362公顷。其中四丰山、柳树岛、江桥等风景林地占40.2%,公园、陵园林地面积占8.7%,江河、铁路、街遭防护绿地(包括13.8万平方米人工草坪)占12.5%,苗木及园艺生产绿地占 10.3%,庭院及居民生活绿化覆盖面积占...
第二节 风景区
第二节 风景区 佳木斯市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南依四丰山,山间有湖;北靠松花江,江中有岛。经过多年建设,两个风景区已成为游览胜地。 四丰山 位于市区南部,距市中心6公里,面积480公顷,是个以山、水、林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的自然风景游览区。域内群山相连,树木成林,鲜花绿草,相衬相映。四丰水库,峰影...
«
1
2
...
9232
9233
9234
9235
9236
9237
923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