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森林分布
黑龙江地区自古分布广袤的原始森林,生活在这里的满族先民,把大片原始森林称为窝 集(满语:大森林)。满族的先民最早称肃慎,其后称挹娄,《后汉书》记挹娄:“有五谷 麻布,出赤玉、好貂。”“好貂”就是优质貂皮,作为林副产品则是古代黑龙江先民向中原 朝廷奉献的贡品。挹娄后改称勿吉,《北史》记勿吉:“...
第二节 森林类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黑龙江林区学习苏联经验,根据苏联林学家B·H·苏卡 乔夫的生物地理群落学理论,进行全面的森林类型划分研究工作。 1959年,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对小兴安岭南坡森林,按照国内林学家理论提出新 的分类系统,将该林区森林划分为6个林型级、10个林型组、21个...
第三节 林木树种
黑龙江省多次考古发掘、发现和研究了有关的一些古代遗址地质地貌。对于古代人类与 植物分布关系,经过化学分析处理表明(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哈尔滨市文物局合编《 哈尔滨阎家岗,旧石器时代晚期古营地遗址》考察报告61~66页,文物出版社,1978年。) 在1万年前后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
第二章 林业用地
林业用地是专门供林业生产的土地,其中主要包括有林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疏 林地。其次是无林地,包括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有林地是指生长着各种不同性 质的森林立木占有的林地(即天然林和人工林),以及特用经济林(乔木或灌木)的土地。 有林地是森林资源面积中的主体部分。森林覆盖率也叫森...
第一节 有林地
从清末至1949年,有许多中外人士对东北林区森林面积进行过调查或推算。1928年,由 南满铁路株式会社调查局组织的森林调查面积,按现在黑龙江省版图计算森林面积为24150万 亩。1934年,中国森林学家陈峰教授出版《历代森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料》,推算出东北三 省森林总面积为36168万亩,其中:...
第二节 无林地
黑龙江林区无林地(含荒山荒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是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 年)到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间,沙皇俄国修通穿过这里大森林区的“中东铁路”,经50 多年乱砍滥伐森林后所形成的。在大铁路两侧50至100公里内外,原始森林被抢砍抢伐皆空, 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山区,也逐渐演变成荒...
第三节 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是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也称森林覆被 率。黑龙江地区自古以来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按现代地貌类型比例,全省山区面积占全省总 土地面积的34.7%,古代原始森林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山区; 丘陵漫岗地区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6.8%,分布有森...
第三章 林木蓄积量
自古以来,黑龙江地区森林树木蓄积量十分丰富。但由于这里地处边陲、气候严寒、人 烟稀少,古籍文献缺乏记载。直到清末以前该地区从无详实调查统计数据。 东北沦陷时期,日伪当局大肆掠夺木材资源,曾分批多次派遣经济调查人员,对东北及 黑龙江地区森林资源进行局部调查,公布的森林蓄积量数字推论多,...
第一节 活立木蓄积
活立木蓄积量是一定面积上各类树木的材积总数量。蓄积量是指尚未砍伐的森林及树木 ,有继续生长和不断增加材积的含义,因此可称为活立木总蓄积量。构成森林的活立木蓄积 量越多,单株树木材积量也越大,树种材种优良的中、壮龄林或成过熟林的经济价值也越高 。因此,它向来十分引人瞩目,始终是优先被砍伐利用的...
第二节 用材林蓄积
用材林蓄积量是砍取商品木材多寡的重要基础,也是森林经济价值(直接效益)高低的 标志之一。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中东铁路”修建以后,沙俄及其林商随着铁路的通车,为 掠夺木材资源获取暴利沿着铁路线及江河水运方便的林区,大肆砍伐近成熟林木,使幼中壮 龄的树木遭到破坏。 东北沦...
第四章 林野动植物
黑龙江地区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山水灵秀、森林茂密、草木繁盛,适合野生动植物的 繁衍栖息。有些珍稀动物或毛皮及有关的药材,古代就是向中原王朝敬献的贡品。 清朝时期,黑龙江地区的一些县志乡土志曾记述过野生动植物。1933年出版的《黑龙江 志稿》共六十二卷,在卷十五的物产“动植物志”颇详实地记...
第一节 野生动物
从古代至近代黑龙江的野生动物资源就极为丰富,但是历来没有过详细调查数字。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政府对本省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发展非常重视。1952年原松江、 黑龙江两省林业厅内设立林政科,后来变为林政处都设立专人管理省内狩猎及野生动物工作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53年在伊春林区、1...
第二节 林下植物
黑龙江省有林下植物2200余种,分属186科、737属。 自20世纪初至东北沦陷时期,沙俄、日本多次派遣经济调查人员,先后在东北各地进行 采集研究工作,这些调查大都是为进行侵略服务的,但在客观上也为黑龙江地区野生植物的 开发利用积累了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6年开始...
第二篇 开发建设
自古以来,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各族人民便不断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由于地广人 稀,至清代中期,这里的林区遭受破坏还不大。 1858年(清咸丰八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清咸丰十年)《中俄北京条约》( 又名《中俄北京续增条约》)签订后,沙俄侵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
第一章 开发沿革
黑龙江地区原始森林的开发利用,自远古土著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即已开始。清代及清代 以前由于此间居民较少,土地开发和为用木材而砍伐的森林数量有限,所消耗的森林蓄积量 远远低于森林生长量,森林总蓄积量不断增加。 自沙俄修筑中东铁路,黑龙江地区的森林即被任意砍伐。此后,1900年沙俄出兵侵占东 北...
«
1
2
...
3321
3322
3323
3324
3325
3326
332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