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多项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地粮库普遍为送粮农民增设了取暖休息室、开水炉和停车 场,使送粮农民及时得到休息,激发了农民送粮热情。 1956年,为做好粮食接收工作,省粮食厅向全省粮食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粮库在接 收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第五篇 粮油加工
黑龙江地区早在唐代渤海国以前,以石臼加工米面,以后发展为用石磨、石碾加工米面 ,用蒸煮法、捩取法加工植物油。 755年(唐天宝十四年),唐代渤海国迁都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县渤海镇)后,黑龙江地 区粮油加工随着城镇的建立和发展,也由村寨转向城镇。历经辽、金、元、明、清各代,随 着政治、经济形...
第一章 制 粉
黑龙江地区小麦加工面粉历经石臼、石磨和机器制粉等3个阶段。用石臼和石磨加工面粉 历史久远,机器加工面粉从1900年在哈尔滨出现机器制粉到1985年共有85年历史。黑龙江地 区机器制粉早于东北地区其他城市,仅比全国最早的上海晚4年。黑龙江地区机器制粉开始多 集中于哈尔滨,以后逐渐发展到中东铁路沿线...
第一节 粉 厂
从渤海国开始手工磨坊得到发展,但多数集中于境内东部,规模较小,多系兼营。据载 ,上京龙泉府内城就设有兼营加工面粉作坊。所辖府、州、县和交通要道也有兼营加工面粉 作坊。 926年(后唐天成元年),辽灭渤海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转向境内中部宁江州(今吉 林省扶余县石头城子)和西部泰州(今泰来...
第二节 设备工艺
一、设备 黑龙江地区磨粉最早使用石臼,后来碨(磨)传入黑龙江地区以磨和碾磨粉,取代了石 臼。以后历经渤海国、辽、金、元、明、清各代都沿用石碾、石磨制粉,据出土文物和史料 记载,磨有大有小。小磨直径2.5尺左右。用一头牲畜驱动,有时用人力驱动,日加工小麦 2——3斗。大磨直径3.5尺左右,...
第三节 产品质量
黑龙江地区生产面粉,从渤海国到清代官府都没有规定质量标准。到清末,在作坊中才 自然形成生产面粉质量标准,以质定价。面粉质量检查方法是感观鉴定。即生产面粉时用手 触摸检查面粉水分,用母指和食指粘水,涂上面粉用两指捻,观察面粉色泽(麸星大小)、 面筋(粘度),然后用牙齿咀嚼是否牙碜,最后综合确定面粉...
第二章 制 米
黑龙江地区居民历来以杂粮为主食。杂粮加工历经石臼杵米发展到石碾碾米。到1908年 (清光绪三十四年)在哈尔滨才有了机器制米。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都是靠人、畜力驱动石 碾碾米。从1908——1945年历经清末、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制米主要设备为机器米机,其 他工序仍用人工操作,基本上是半机械化生产。...
第一节 米 厂
黑龙江地区手工碾米作坊从渤海国到明代发展比较缓慢。清朝以来,随着城镇增加,碾 米作坊才有发展,加工品种和数量也越来越多。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哈尔滨出现第 一家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恒太成机器米厂,资本金1.9万元(哈大洋,下同),年生产米48 00吨。 从1909年到1922年在哈...
第二节 设备工艺
一、设 备 黑龙江地区最早制米设备为石臼和石碾。到金代又增加了三角漏斗,碾米 时将其悬挂在石碾中心轴上,下留小孔,使谷物均匀流出,代替了人工直接往 碾上添加物料。到明代又仿制中原手摇木风车,用以分离米和糠,代替了用自 然风力或簸箕簸糠。加工谷子、糜子等用热炕煨热排潮。到清代末期,除用人...
第三节 产品质量
黑龙江地区粮米加工质量,从渤海国到民国时期都没有具体规定。在农村 碾米一般是根据人们的用米习惯加工。在城镇人们是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 逐渐形成了对碾坊加工粮米简单的质量要求。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粮 米加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粮米按质量分:有精制米、普通米两种。检查加 工粮米质量靠感观鉴定...
第三章 制 油
黑龙江地区植物油料榨油从渤海国至今大体经历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渤海国到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用古老的熬煮法(又名水代法),捩取法和杆杠压榨法榨油。第二阶段,1773年出现双城周家油坊用楔式榨油代替了古老压榨法,一直沿用到1911年(清宣统三年)。第三阶段从1912年(民国元年)发展为机...
第一节 油 厂
黑龙江地区随着渤海国城镇建立和发展,用植物油料榨油也随之从农村逐渐发展到城镇,当时主要在渤海国腹地。 925年(后唐同光三年),黑龙江地区西部城镇泰州,成为辽王朝控扼北部地方的军事重镇。宁江州是辽的榷场,通往各地也出现城镇,植物油料榨油也随之发展到这些新建城镇。其基本形式尚未脱离渤海时的...
第二节 设备工艺
一、设 备 黑龙江地区从渤海国到清代前期所使用的制油设备,除用于挤压的木槽杠杆外,其他设备主要有石磨用于破碎,铁锅用于蒸煮。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黑龙江地区出现第一家双城周家油坊,用楔式榨榨油。所用设备有润水温豆暖炕、压胚石碾、蒸胚铁锅、造型用铁圈麻布、上榨、加压榨油等。比古老...
第三节 产品质量
黑龙江地区历代检验油品质量,只是从色泽、气味、沉淀物等鉴别优劣,对饼类只观察色泽、霉斑评定优劣。 黑龙江地区对植物油料加工产品规定质量标准,先从豆饼开始,然后豆油。 从1913年开始,大豆、豆油、豆饼出口数量激增。日本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为了集中各厂家产品出口.,在口岸或车站实行混合...
第四章 面食品
面食品是指全省粮食部门以粮油为原料生产的挂面、面包、糕点和饼干等。 黑龙江地区生产切面的手工业作坊到清末已经形成行业。生产面包从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开始,由俄商将面包生产技术传入黑龙江地区。粮食部门生产挂面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中开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粮食工作发展需要,更好地解...
«
1
2
...
3342
3343
3344
3345
3346
3347
334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