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章 自流人口安置处理
清代晚期取消“封禁”,特别是在“放荒招垦”的影响下,外省自发流动人口流入黑龙 江地区日渐增多。从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至1927年的20年间,黑龙江省的总人口由12 0多万人猛增至350万人,其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自发流入黑龙江地区的“流民”。 民国时期,自发流动人口进入黑龙江地区主...
第一节 流入安置
外省人口自发流入黑龙江地区,有悠久历史。清初,1644年至1667年(清顺治元年至康 熙六年),由于清廷鼓励汉人移居东北,以及为东北物产丰富所吸引,关内一些省份的灾民 和穷苦农民“担担提篮,或东出榆关,或北渡渤海,成群结伙出关觅食”。后来,清廷为了 维护“龙兴之地”的满洲固有风俗和保护旗人生...
第二节 收容遣送
黑龙江省对自流人口的收容遣送,根据国务院1957年3月《关于继续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 流的指示》精神,从1957年开始,对于不愿参加和不适合参加农业生产的自流人员,动员返 籍。主要是动员自流人员自行返籍,少量需要遣送的以专区为单位组织遣送返籍。1961年3月 ,国务院批转内务部《关于城市收容遣送外...
第三节 教育改造惯流
从1961年起,为了收容改造长期流浪人员,省民政厅决定,由省克东新生农场(游民改 造农场)收容城市流浪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和生产劳动,改掉不良习惯,给予安置处理。19 62年3月,《全省优抚、社会福利事业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明确:民政部门举办的农场必须 贯彻思想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的原则。收容对象...
第二章 移民安置
清代、民国时期,黑龙江地区迁入的移民,主要来自关内北方各省。或为招垦散来,或 为有关省与黑龙江协议有组织地移入。散来的移民主要是自行投奔招垦地区定居垦殖,有组 织地迁入移民主要由官署指定地区接收安置。由于大量招垦和迁入移民开发建设,加快了黑 龙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至...
第一节 分散安置
清朝中叶,1803年(清嘉庆八年),清廷颁布《订定临时之移民章程》,放宽对出关人 口的限制,并放宽对“出边”人口的限制。于是关内移民进入东北,在吉林、黑龙江两省境 内逐渐由南向北推进。后又推行“京旗还屯”政策,举办双城堡屯田,开发阿勒楚喀(今阿 城)围场内闲荒10万公顷以上,建立119个村屯。1...
第二节 集中安置
中华民国时期,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裁兵救国,寓兵于农”的方针,建立兴安 垦区。首先以屯垦军步兵第一、二、三团为先导,后成批接收河南省灾民900多户移居屯垦, 建立了军垦、民垦相结合的屯垦区。到1930年共建房220间,开荒5000公顷。参加屯垦的河南 灾民分得住房和衣食,每日还有3角至...
第三节 城市移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地区人民政权初建,支援前线任务繁重,经济尚未恢复 。为了减轻城市负担,解决城市失业、半失业工人和城镇贫民的生活,以及使一部分没有劳 动习惯的居民参加生产劳动,能在土地改革中分到土地、房屋,自力更生,并促进农业生产 。松江省政府于1947年决定,动员城镇浮闲人员移民...
第十篇 收容改造
清代晚期,随着城镇的发展,黑龙江地区的烟馆、妓院逐渐增多,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的游民也随之增加,危害社会,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清廷、民国政府及黑龙江地方当局,虽 曾明令禁戒烟毒、限制妓院、改造游民,但因政策未能一贯和缺乏具体措施,成效不大。及 至东北沦陷时期,实行鸦片专卖,吸毒者成为合法化;妓院遍...
第一章 妓女游民和顽劣儿童改造
旧中国,失业和饥饿使一些人流落街头沾染了恶习,渐渐堕落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 游民;使一些人被迫落入娼门,成为危害社会也危害自身的妓女。清代和民国年间,黑龙江 地区虽然建立栖流所等机构,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收容,对不堪凌辱的妓女和雏妓进行庇护 ,但均无明显效果。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政府关心他们的生...
第一节 妓女改造
东北沦陷时期,黑龙江地区的大中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以及边境地区均设有妓馆,有些 地方不仅有中国人妓馆,而且有很多日本人、朝鲜人妓馆。沦陷初期,哈尔滨市有日本人开 设的“艺妓下处”的饭店、酒馆49家,其中道里一面街的“武藏野”、“矢仓”、“大吉” 三大饭店专供日伪上层人物吃喝玩乐。中国妓院则集中在道...
第二节 游民改造
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建立栖流所、收容所,对吗啡瘾者、小偷、流浪人员和有轻微 犯罪行为的人进行强制收容,施行一定时间的教育改造和生产劳动。五常厅于1900年(清光 绪二十六年)2月建立栖流所,每年收容救济乞丐、贫民15人。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和宾 县、龙江、巴彦、青冈、方正、阿城等县以及哈尔滨...
第三节 顽劣儿童教养
儿童教养院是由民政部门举办,收容防碍社会治安、有轻微犯罪和顽劣行为儿童的教养 单位。既不同于收容孤儿的儿童福利院,也不同于公安部门举办的少年犯管教所,是一种“ 特殊教育”的单位。1956年12月,根据省人民委员会的决定,省民政厅在富裕县二道湾接收 了公安部门管理的劳改农场,改为黑龙江省教养农场...
第二章 禁烟禁毒
鸦片本是药品,但含有大量使人麻醉的毒素,经常吸食对人身心危害极大。一经成瘾, 很难戒除,身体衰弱无力,乃至危及生命。因此,自鸦片在中国传播之日起,即遭到各界有 识之士的强烈反对,呼吁禁烟。清廷、民国政府和黑龙江地方当局,虽明令取缔鸦片、禁止 吸食,但由于政治腐败,措施不力,加之官方强调收取鸦片税...
第一节 流入与危害
明朝时期,鸦片从印度流入中国。清代中叶,英国资产阶级不顾清朝政府的禁令,向中 国大量倾销和偷运“杀人的毒药”鸦片。这时,鸦片逐渐流入黑龙江地区。1875年(清光绪 元年)吸食者渐多,在中俄边境附近的三岔口(今属东宁县)、绥芬河等地有人偷种罂粟( 植物名称,俗称大烟),进而蔓延到呼兰河一带。由于种...
«
1
2
...
3392
3393
3394
3395
3396
3397
3398
...
17821
17822
»